我中有梅,梅中有我
現在,榮宏君身上的身份很多,他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還是全國青聯文化藝術界別副秘書長和北京朔源文物鑒定中心主任。前麵兩個是對他多年藝術領域耕耘的肯定,後麵兩個是他的社會活動職務。在全國青聯的活動中,榮宏君常常是最為活躍者之一,他熱心公益,自十餘年前剛剛賣畫小有收入時,便開始了捐資助學的慈善活動,打工子弟學校的貧寒學子們,因病失學的學生們,都曾是他救助的對象,因他深知,失學而向往學堂的那種巨痛。
長鋒直寫,運筆如飛畫梅的是榮宏君;埋首書齋,潛心學術的是榮宏君;熱心公益,豪爽交友的亦是榮宏君。他常組織策劃活動,曾經策劃過徒步走齊長城保護古建築的活動,那次得到了羅哲文先生的大力支持,他也因此與羅老有了一段交誼。他還參與策劃過邀請歐陽中石、韓美林等24位書法家寫《民生》長卷,為共和國六十周年慶獻禮,表達他家國天下的情懷。他並非隻是埋首書齋的學者,他知道,還有很多文化領域與可待挖掘的文化線索,那裏蘊含的大美與神奇,等待著他去發現。
他經著名詞作家王平久介紹結識了國際巨星成龍。成龍私下裏也是一位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和收藏者,是一個深具民族情結的藝術大師。2013年初,成龍向新加坡一所國際大學捐贈古民居的事情被炒得沸沸揚揚,初次見麵“飽受爭議”的成龍向榮宏君詳細地敘述了在收藏保護捐贈古民居的種種艱辛,榮宏君邊聽邊唏噓:“這裏的故事曲折得像是一部電影了。”他向成龍先生提議,可以將他收藏古民居的經曆寫成一本書,為中國古建築的保護鼓與呼。這一提議得到了成龍的俯允。如今,榮宏君已經著手準備撰寫成龍收藏古民居的故事,書名暫定為《成龍與中國古建》。當年,與中國著名的建築學者羅哲文交誼,曾經學習到了不少古民居的知識,想不到,有一天,在這本新書的創作中,能夠用到。人生就是如此。隻要堅實地向前走,並且堅持,堅持,再堅持,生活總會給予豐厚的回報。
命運曾經無情地對待過榮宏君,而他卻一直張開熱氣騰騰的胸襟迎納每一重生命的體驗,直到,將撞擊變為厚禮,成為人生中深厚的積澱。在他筆下,經年綻放著一株梅,傲雪的梅,迎春的梅,孤獨的梅,盛放的梅,每一枝梅的蕊中,都滿蓄著他對生命中某種情感的表達。梅之世界,自有乾坤。如果說,他與梅,是知交;勿寧說,他與梅,已經是“我中有梅,梅中有我”。
對至純生命的追求,對忠信仁厚的敬畏,對藝術大美的向往,讓榮宏君在與命運的撞擊中,始終葆有淩寒之梅的傲岸與清風入懷的悲憫。他與梅的故事還將繼續演繹,而他已經在命運這支交響曲中奏出了自己的強音!
對話榮宏君:
藝術之道德行為先
《中華兒女》:繪畫是您的主業,但是您又在文史研究方麵用力尤勤,是什麼動力讓您在中國近代文化史中筆耕勤奮?您又從中收獲了什麼?
榮宏君:繪畫是源自心靈的意象。單純以技法看繪畫就會是一個匠人。文化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相信,對於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會通過我的作品和筆墨傳遞出去,通過文史資料的整理,也是走入那段曆史,在前輩身上尋找藝術之路的啟迪與文化的熏陶,既豐富了知識結構,也感受到了那一時代的氣息,而這些也會在我的繪畫作品中得以展現,當然,更重要的是,豐富了我的內心。
《中華兒女》:訪古問賢,與名家巨擘交往,在他們身上您學到了什麼?
榮宏君:十分有幸,能在我的青年歲月中與那麼多優秀的文化大師們相遇,在他們浩瀚的生命中,我能沾得吉光片羽,是多麼幸運。我也很惋惜,隨著他們的逝去,他們帶走了那個時代特有的光芒和記憶。他們的知識學養令人讚歎,他們身上所蘊含的那種處世精神更讓人欽敬。比如說,我記得拜會王世襄老先生時,看到一個經曆過那麼多世事變遷而依舊對生活抱有巨大熱情的老人,再想想我們遭遇的那一點點磨難,算什麼呢?當年他在五七幹校時,看到一朵小油菜花兒在車軸的碾壓下,彎下又挺起,寫了一首詩:“風雨摧園蔬,根出莖半死。昂首猶作花,誓結豐碩子。”那種堅韌不屈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
《中華兒女》:擔當,這個詞今年被頻頻提及,您在文化方麵所做的努力,也讓您成為文化擔當者中的一份子,對此,您如何看?作為文化擔當者,需要做到哪些,方不負使命?
榮宏君: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曆史,傳承到當下,我們這一代文化工作者,有義務有責任將這燦爛的中華文明傳承下去。在當下全球一體化的浪潮下,在各種現代設施,以及現代理念下,中華民族延綿幾千年的文明似乎“沒落”了,作為一個對文化傳承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將傳統文化的美傳遞給大家。作為我個人來說,畫出更好的畫,整理出更好的書,做好當下。
《中華兒女》:您的老師史樹青老先生曾經撰文評論您的畫道:繪事一道,技者“器”也。以“器”載“道”,貫天地人,終需境界。宏君深明此理,故博覽群書,充盈畫心,以畫貫道,開卷可感。對於道與器之間的關係,您自己作何理解?
榮宏君:我始終堅信,藝品如人品,隻有做一個有德行的人,才能有好的作品。我始終記得劉炳森先生贈予我的話:藝術之道德行為先。赤子登巔,豎子登肩。畫技是器,人品為道,技近乎道,方能成家。
《中華兒女》:除了畫畫,您在社會中也擔任諸多職務,這些職務又帶給您哪些成長?
榮宏君:在全國青聯這個組織中,很幸運能與那麼多優秀的同齡人在一起。一個人,在他個人的領域再精通,他的眼界總是有限的,與不同領域的人交流交往,可以開闊視野,增進友誼,擴大知識麵,這些收獲是無形的,但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又是影響深遠的。
《中華兒女》:在藝術道路上,您期待達到的理想之境是什麼?
榮宏君:現在說一切為時尚早,唯有低頭潛行。踏踏實實,認認真真走好每一步。
責任編輯陳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