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合理安排,注意健康與你的工作和事業絲毫不會產生矛盾,有時一個微小的舉動或者一個很簡單的改進,都會令你享受到健康的快樂。當疲憊不堪時,與其勉強苦苦地硬撐著在那裏工作,何不稍稍休息一下,然後再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你會發現這樣做之後工作效率可能更高。
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比肉體勞動更容易產生疲勞。一個人感覺厭煩的時候,他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都會降低,而一旦當他對麵臨的事情發生了興趣,他的新陳代謝的作用又會立刻加速。這時使他感到的是興奮,而不是疲倦。
科學家曾試圖了解,人類的腦子能夠工作多久而不至使“工作能量減低”,也就是科學上對疲勞的定義。令這些科學家們非常吃驚的是,他們發現通過活動中的腦細胞的血液,毫無疲勞的跡象。但如果你從一個正在做工的人的血管裏抽出血液,就會發現血液裏充滿了“疲勞毒素”。但是如果你從愛因斯坦的腦部抽出血來,即使是在一天的終了,也不會有任何疲勞毒素在內。
如果隻討論腦的話,那麼它“在八個或者十二個小時之後,工作能量還像開始時一樣地迅速和有效率”,腦部是完全不會疲倦的……那麼是什麼使你疲倦呢?
心理治療專家們都說,我們所感到的疲勞,多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所引起的。英國最有名的心理分析家德費,在他那本《權力心理學》裏說:“絕大部分我們所感到的疲勞,都是由於心理影響。事實上,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是很少的。”
一位美國著名的心理分析家布列爾博士說得更詳細。他說:“一個坐著的工作者,如果健康情形良好的話,他的疲勞百分之百是受心理因素,也就是情感因素的影響。”煩悶、懊恨,一種不受欣賞的感覺,一種無用的感覺,太過於匆忙、焦急、憂慮等等,這些都是使那些坐著工作的人精疲力盡的心理因素。
為什麼我們在勞心的時候,也會產生這些不必要的緊張呢?何西林說:“我發現主要的原因……是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愈是困難的工作,愈是要有一種用力的感覺,否則做出來的成績就不夠好。”所以我們一集中精神就皺起了眉頭,聳起了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來“用力”。事實上這對我們的思考,根本沒有絲毫幫助。
碰到這種精神上的疲勞,應該怎麼辦呢?要放鬆!放鬆!
再放鬆!要學會在工作時放輕鬆一點。
要做到放鬆並不容易,可是作這種努力是值得的,因為這樣可以使你的生活起革命性的變化。威廉·詹姆斯說:“美國人過度緊張、坐立不安、著急以及緊張痛苦的表情……這是壞習慣,不折不扣的環習慣。”緊張是一種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而壞習慣應該祛除,好習慣應該養成。
你怎樣才能放鬆呢?
隨時放鬆你自己,使你的身體軟得像一隻舊襪子。如果你達不到像一隻舊襪子的話,一隻貓也可以。你有沒有抱過在太陽底下睡覺的貓呢?當你抱起它來的時候,它的頭就像打濕了的報紙一樣塌下去。要是你能學貓一樣地放鬆自己,大概就能避免這些問題了。
工作時采取舒服的姿勢。要記住,身體的緊張會產生肩膀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疲勞。
每天自我檢討幾次,問問你自己:“我有沒有使我的工作變得比實際上更重?我有沒有用一些和我的工作毫無關係的肌肉!”這些都有助於你養成放鬆的好習慣。就像大衛·哈羅·芬克博士所說的:“那些對心理學最了解的人們,都知道疲倦有三分之二是習慣性的。”
每天晚上再檢討一次,問問你自己:“我有多疲倦?如果我感覺疲倦,這不是我過分勞心的緣故,而是因為我做事的方法不對。”“我算算自己的成績,”丹尼爾·何西林說,“不是看我在一天完了之後有多疲倦,而是看我有多不疲倦。”
自1900年以來,人類的壽命已經增加了50%,活到七八十歲是常態,但卻有一些事至今還未改變。例如,現代醫藥依然無法防止癌症或心髒病,對如關節炎、糖尿病、多發性囊腫和骨質疏鬆症這類慢性病,除了止痛及減緩發展過程的支持療法之外,也束手無策。雖然有無數的研究,但食物依然富含高量的脂肪,現代人三餐不定時、熱量高、營養不足。諸多省時的裝置隻是讓我們休閑的時候更少,對緩減壓力毫無助益,至於心理功能更因缺乏“運動”,而隨著年齡增長日益老化。
雖然每一個人的狀況不同,有些人身體比較健康。精神比較清醒、在情緒上也比較能夠應付壓力,但要不要好好照顧你的身體,其實取決於你自己的決定。不費心在自己羽毛上塗油的鴨子,將使自己身陷險境,同樣的,如果你不把照顧自己的身心列在第一優先位置,也會讓自己置身險境。
由今天開始,花時間照顧自己。下定決心按時運動,由每天20分鍾的運動開始。下定決心從此以後要好好進食,準備新鮮而富含維生素的餐點。下定決心要正視你的壓力,接著找出放輕鬆的時間。每天都學習一點新的事物,活動你的心智。
古印度聖賢把健康的生命活力稱為“普拉納”。各種文化和宗教都以不同的名稱形容這樣的生命活力,但不論其名稱為何,指的都是維持身、心和性靈的平衡,讓你獲得活力、熱忱、免疫力、精明的頭腦、適當的身體韻律、精神上的寄托,和幸福快樂的感受。
健康的生活必須要吃得好,包含多種新鮮蔬果、複合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蛋白質、大量清水的飲食,並盡量少攝取臆漬油炸的食物。運動也很重要,因為這能協助身體恢複精力,最好的運動是戶外活動,因為大量新鮮空氣和變化多端的風景能夠使你產生高度興趣和動機。經常沉思冥想則能夠清除你內心負麵的情緒,緩和你的緊張,每天至少冥想20分鍾,不但能讓你學習緩慢深沉呼吸的技巧,也讓你的官能恢複平衡。經由冥想、祈禱和接觸大自然,把自己交托給自然,能夠讓你釋放負麵的情感,恢複信心、希望和信任。參與促進地球福祉的活動——喂食鳥兒和其他野生動物、養花植樹、參加本地的資源保育工作,或者為大自然盡一分心力,這些都可以增進你身、心和性靈方麵的活力。
為了有效地防止疲勞,應該在感到疲勞之前就休息。這一點為何重要呢?因為疲勞增加的速度快得出奇。美國陸軍曾經用幾次實驗,證明即使是年輕人,如果不帶背包,每一小時休息10分鍾,他們行軍的速度就加快,也更持久,所以陸軍強迫他們這樣做。一個人的心髒每天壓出來流過你全身的血液,足夠裝滿一節火車上裝油的車廂;每24小時所供應出來的能力,也足夠用鏟子把20噸的煤鏟上一個三尺高的平台所需的能量。你的心髒能完成這麼多令人難以相信的工作量,而且持續50、70甚至可能90年之久。你的心髒怎麼能夠承受得了呢?哈佛醫院的華特·坎農博士解釋說:“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人的心髒整天不停地在跳動著。事實上,在每一次收縮之後,它有完全靜止的一段時間。當心髒按正常速度每分鍾跳動70下的時候,一天24小時裏,實際的工作時間隻有9小時。也就是說,心髒每天休息了整整15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