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之內要買車、學車談何容易,但為了生存,留學生豁出去了。他在華人朋友那裏借了500澳元,從舊車市場買了一輛外表醜陋的“甲殼蟲”。第一天他跟華人朋友學簡單的駕駛技術;第二天在朋友屋後的那塊大草坪上摸索練習;第三天歪歪斜斜地開著車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駕車去公司報了到。時至今日,他已是“澳洲電訊”的業務主管了。
給自己一片沒有退路的懸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給自己一個向生命高地衝鋒的機會。
“一日三悟”
給自己留退路就是不打算全力以赴。
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信心百倍地去全力爭取人生的幸福和成功,並永遠激勵自己:離成功我隻有一海裏,隻要再多一分鍾的堅持!
退路,絕對不是一件幸事,它會成為人前進的包袱,逃避的借口。
成功者說:雖然這個很困難,但它是可能的;失敗者說:那是可能的但它太困難永遠也不要消極地認定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認為你能,再去嚐試、再嚐試,最後你就發現你確實能。
當亨利?福特決定製造著名的V-8汽車時,他打算造一台內置8個汽缸的引擎,並讓工程師進行設計。但是,設計圖繪製出來後,工程師們一致認為不可能在一個引擎內放置8個汽缸。
福特說:“無論如何,要想辦法造出來!”
他們答道:“可是,這不可能!”
“盡管去做,”福特命令他們,“不管花多少時間,一定要做出來。”
工程師們開始工作了。對他們來說,如果還想在福特公司幹下去,那麼別無選擇。6個月過去了,毫無進展。又過了6個月,還是毫無進展。工程師們嚐試了能夠想到的每一種方案,但就是不行,也就是說“不可能”。
那了年底,福特來檢查他們的工作,他們還是告訴他,根本無法完成他的命令。
“接著做,”福特說,“我想要這樣的引擎,我一定要擁有它。”
他們於是繼續工作,然後好像出現了奇跡,他們終於發現了奧秘。
福特的決心再一次獲勝了!
這個故事的細節不夠詳盡,但其大意和精髓已經呈現出來。從這個故事中不難發現福特成為一代富豪的秘密。
“一日三悟”
成功者說:雖然這個很困難,但它是可能的;失敗者說:那是可能的但它太困難。
我們不依賴奇跡,但我們要相信奇跡。
不要怕有夢想,不要嘲笑自認為很高的目標,有夢想才有實現的可能。
怕輸反而會輸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計較的少的人往往能心想事成,計較的多反而不容易得到。
或許有人問:“有什麼依據嗎?”
有。這個依據就是“瓦倫達心態”。
“瓦倫達心態”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論斷。它緣自一個真實的事件。
美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鋼索表演藝術家,叫瓦倫達。他演技高超,從來沒有失誤過。
於是,當需要為一個重要的客人獻技時,為保證演出萬無一失,瓦倫達成立不二的人選。
瓦倫達自己很清楚這一次演出的重要性:全場都是美國知名的人物,這一次成功不僅僅將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還會給演技團帶來好評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為了保證自己的狀態,他從前一天開始就一直在仔細琢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想了無數次,可以說,對於這次演出,瓦倫達自己也感覺胸有成竹了。
終於到了演出日子。站在舞台上,瓦倫達很自信,這一次他甚至沒有用保險繩。因為許多年以來他沒有出過錯誤,他有100%的把握不會出錯。
但是,以外總是以人們無法想象方式發生:當他剛剛走到鋼索中間,僅僅做了兩個難度並不大的動作之後,就從10米高的空中摔了下來,雖然經過現場緊張的搶救,但他還是沒有醒過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意外?瓦倫達的領導和同事們都不理解。最後,還是他的妻子揭開了謎底:“我知道這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在出場前就這樣不斷的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在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隻是想著走好鋼絲這事的本身,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這一次,瓦倫達太想成功,太專注於事情本身,太患得患失了。正常情況下,憑瓦倫達的技能和經驗,他是不會出事的。但事情卻發生了。
後來,心理學家把這種為了達到一種目的總是患得患失的心態命名為“瓦倫達心態”。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人大腦裏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係統。”
比如,當一個排球發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這是賽點,千萬不要失誤”時,他的大腦裏往往就會出現“失誤”的情景。這一情景會指揮他的行動,結果事情不是向他希望的那樣發展,麵是向他害怕的方向發展――這時候,他多半會失誤,不是出界,就是沒有過網。這項事實從另一個方麵證實了瓦倫達心態。
最近幾年,中國男子足球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看電視的時候,球迷們真是又愛又恨。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前鋒進球少。他們在門前的機會很多,可是每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他們那臨門一腳,不是把球打偏,就是把球打到橫梁上麵去。事實上,就連不會踢球的人都看得出來,有許多球,他隻要一蹭就能進門,他把球打到門外麵去比打進門難度大多了,費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