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悟順逆:越困難時越要鎮定沉著,越順利時越要謹慎小心(1 / 3)

人是怎樣成熟起來的

無論怎樣的打擊,當過去的時候,都是一瞬。

每個家長都懂得孩子不摔幾次跤是學不會走和跑的。而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跌倒中學會走路時,心情是非常激動的。事實上,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的。

一位在商場上頗有成就的朋友告訴我,他二十幾歲就和朋友創業,當時由於年輕,思慮不周,不到兩個月,朋友便拐走了公司的錢,他一個人獨撐大局,雖有一陣子狀況不錯,但因內部管理不善,問題叢生,終於周轉困難,宣告倒閉。在失業的日子裏,他一方麵要應付債主,一方麵要生活,苦不堪言。他連家都不敢回,也不敢和同學見麵,當初曾受他幫助的朋友一個人躲了起來。他到處打工,每天忙到三更半夜,整整過了三年黑暗痛苦的日子。三年後,他重新出發,終於有了今天的成就。

他說,由於年輕時候的一次失敗,使他加速成熟,對“成功”不敢存僥幸之心,任何事總要思考再三才出手;同時,他也學會了不依賴別人,對人也不再天真,同時,也學到謙卑,和珍惜得來不易的成功……

他說:“我很慶幸我在年輕的時候失敗過一次,如果年紀大了再失敗,那就不堪設想了。”

的確,失敗可以毀滅一個人,但也可以改造一個人。我並不主張能成功卻故意失敗,我是強調,如果你在年輕的時候失敗了,那麼你應該慶幸,因為這是老大爺對你的厚愛,老天爺是要打擊你、鍛煉體,是為了你回後的成功所采取的必要手段。

但也不是有了“失敗”的幸運,就能保證日後的成功,關鍵還是在你自己,也就是說,你必須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徹底了解自己,才能重新訂立新的方向,調整對人對事的態度,催發自己盡快成熟起來,否則還是會再度失敗。

“一日三悟”

經曆過,感受過,才會逐漸明白更多事理,知道世間的許多疲憊和無奈,獲得通情達理的睿智和豁達。

功夫自難處做去者,如逆風鼓棹,才是一段真精神。學問自苦中得來者,似披沙獲金,才是一個真消息。

生活需要放棄,但絕不輕言放棄

在一個招聘攤位前,一個小夥子已經聽到考官對他說:“對不起”了。他慢慢地收好自己的資料,當他站起來時,微笑著用英語說了一段。這段話讓考官改變了態度,示意他重新坐下,然後用英語和他交談起來。最後,考官終於說出了那句令所有求職者都會為之一振的話:“你幾時可以上班?”

人生無常,總是充滿著挫折、失意、坎坷和磨難,左衝右突的戰場上,勝利者的拚搏者,更是忍耐者、期待者。這誠如一副錯綜複雜的牌局,真正的高手麵對怎樣困難的局麵,永遠都會保持著高昂的鬥誌,決不輕言失敗,決不輕易攤牌。

很喜歡讀這樣的故事:一位勇敢的探險者隻身闖進茫茫沙漠,水盡糧竭之後,跌跌撞撞地忽然聽見了泉水的淙鳴;或者是一位落難的水手,借著一點點漂浮物,向著自認為是海岸的地方漂流,在鯊群的圍攻中,在絕望的時刻,天空中忽然傳來了飛機的轟鳴……

常常想,假如老舍當年沒有選擇太平湖,那麼《正紅旗下》的下部該會是怎樣的精彩;假如三毛沒有選擇解脫自己的繩索,她還會給我們講述多少個動人的撒哈拉的故事?

愛情也是一局牌。我的一位朋友,當年曾為一位充滿詩意的純情女孩而癲狂,轟轟烈烈地進攻後,終於受不了女孩的冷落而退縮了。不料日後才得知,那女孩當年也是心意徘徊,隻要我的朋友再努一把力……

在生活的牌桌上,我們最寶貴的是搏殺的信心和勇氣,永遠不要輕易攤牌,很多時候,成敗隻取決於你能否握住最後一張牌。

“一日三悟”

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任何困難都害怕你的堅持。

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信心百倍地去全力爭取人生的幸福,並永遠激勵自己:離成功我隻有一海裏,隻要再多一分鍾的堅持!

給自己一片懸崖

有一個老人在山裏打柴時,拾到一隻很小的樣子怪怪的鳥,那隻怪鳥和出生剛滿月的小雞一樣大小,也許因為它實在太小了,還不會飛,老人就把這隻怪鳥帶回家給小孫子玩耍。老人的孫子很調皮,他將怪鳥放在小雞群裏,充當母雞的孩子,讓母雞養育。母雞沒有發現這個異類,全權負起一個母親的責任。怪鳥一天天長大了,後來人們發現那隻怪鳥竟是一隻鷹,人們擔心鷹再長大一些會吃雞。為了保護雞,人們一致強烈要求:要麼殺了那隻鷹,要麼將它放生,讓它永遠也別回來。因為和鷹相處的時間長了,有了感情,這一家人自然舍不得殺它,他們決定將鷹放生,讓它回歸大自然。然而他們用了許多辦法都無法讓鷹重返大自然。他們把鷹帶到很遠的地方放生,過不了幾天那隻鷹又飛回來了,他們驅趕它,不讓它進家門,他們甚至將它打得遍體鱗傷……許多辦法試過了都不奏效。最後他們終於明白:原來鷹是眷戀它從小長大的家園,舍不得那個溫暖舒適的窩。

後來村裏的一位老人說:把鷹交給我吧,我會讓它重返藍天,永遠不再回來。老人將鷹帶到附近一個最陡峭的懸崖絕壁旁,然後將鷹狠狠向懸崖下的深澗扔去。那隻鷹開始也如石頭般向下墜去,然而快要到澗底時它終於展開雙翅托住了身體,開始緩緩滑翔,然後輕輕拍了拍翅膀,就飛向蔚藍的天空,它越飛越自由舒展,越飛動作越漂亮。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漸漸變成了一個小黑點,飛出了人們的視野,永遠地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其實我們每個人又何嚐不像那隻鷹一樣,總是對現有的東西不忍放棄,對舒適安穩的生活戀戀不舍?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國留學生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為了尋找一份能夠糊口的工作,他騎著一輛舊自行車沿著環澳公路走了數日,替人放羊、割草、收莊稼、洗碗……隻要給一口飯吃,他就會暫且停下疲憊的腳步。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館打工的他,看見報紙上刊出了澳洲電訊公司的招聘啟事。留學生擔心自己英語不地道,專業不對口,他就選擇了線路監控員的職位去應聘。過五關斬六將,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萬五的職位了,不料招聘主管卻出人意料地問他:“你有車嗎?你會開車嗎?我們這份工作要時常外出,沒有車寸步難行。”澳大利亞公民普遍擁有私家車,無車者寥若晨星,可這位留學生初來乍到還屬無車族,為了爭取這個極具誘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會!”“4天後,開著你的車來上班。”主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