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利益存在的朋友,會因利益而不存在為達到共同利益,誰都可以成為朋友;為不能分享共同利益,朋友也會成為仇人。
所渭朋友,不但有共同的理想,在事業上有共同的追求,在生活中有基本一致的趣味,而且在經濟上,應該互相幫助。朋友之間,禮尚往來,互贈一些物品,或者在適當的時候在一起吃飯喝酒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如果有人認為因為是好朋友,在經濟上就可以不分你我,那就錯了。
友誼的基礎是想法、興趣愛好上的一致和事業理想上的共同追求。經濟上的互助是友誼的派生物。俗話說得好,“交義不交財,交財兩不來;要想朋友好,銀錢少打擾”。把友誼建立在金錢的墓礎上,就好比把大樓修在沙灘上,這種友誼是不牢靠的;而且認真來說,這樣的友誼不是真友誼,而是假友誼。如果在朋友交往中,在經濟上長期不分你我,有飯大家吃,有錢大家花,那麼,必然會帶來許多惡果。
首先,會使友誼變質,使純潔的友誼蒙上金錢拜物主義和物質至上主義的灰塵。天長日久,相互之間的平等關係會變成經濟上的依附關係。
其次,由於物質至上主義的侵入,朋友之間平等的關係還會被金錢交換關係所代替。這時,被金錢腐蝕了的“友誼”就可能變成掩蓋錯誤甚至包庇違法犯罪行為的“保護傘”;經濟上的不分你我,就會演變成不講原則,不分是非。
不要忘記“好朋友還須明算帳”,采取適當的方法,互相尊重對方的權益。
如此說來,朋友之間,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經濟上的關係呢?應該肯定,朋友之間經濟上的幫助是應該的,也是無私的,不希圖對方報償的。但這隻是事情的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應該明白,幫助從來是相互的,即使被幫助的一方無力對等的給朋友以相應的幫助,但也要心中有數,記住“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古訓,當有機會對朋友的幫助進行報答時,一定要及時報答,使這種物質上的來往大體保持平衡。當在朋友之間已經和正在產生較大的經濟利益關係時,則不要忘記“好朋友還須明算帳”,采取適當的方法,互相尊重對方的權益,商妥處理相互經濟利益關係的原則和方法,把權利、義務關係弄清楚。這樣做,看似無情,實則有義,“買是買,送是送”,可以避免許多無益而有害的糾紛,使友誼更加牢固。
“桃園三結義”式的朋友並不多見,更多的是艱難困苦時是兄弟,功成名就時就變成對手。原本是同患難的朋友,到了分享利益時,常常會因為利益的分配不均而產生芥蒂,進而心生不滿,勾心鬥角,最後是鬥的你死我活。
“一日三悟”
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遇事而為人除害,即是遵利之機。
始以勢利害人,終以勢利自斃。勢利之為害也,如是夫!
義之中有利,而尚義之君子,初非計及於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趨利之小人,並不顧其為害也。
忘記該忘記的,接受要接受的
一位朋友說:“我隻記著別人對我的好處,忘記了別人對我的壞處。”因此,這位朋友受大家的歡迎,擁有很多至交。
樂於忘記是一種心理平衡。有一句名言說:“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別人的“壞處”,實際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靈,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這種人,輕則自我折磨,重則就可能導致瘋狂的報複。樂於忘記是鹹大事者的一個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進。樂於忘記,也可理解為“不念舊惡”。人要有點“不念舊惡”的精神,況且在許多情況下,人們誤以為“惡”的,又未必就真的是“惡”。退一步說,即使是“惡”,對方心存歉意,誠惶誠恐,你不念惡,禮義相待,進而對他格外地表示親近,也會使為“惡”者感念其誠,改“惡”從善。
最難得的是將心比心,誰沒有過錯呢?當我們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時,是多麼渴望得到對方的諒解!是多麼希望對方把這段不愉快的往事忘記!我們為什麼不能用如此寬厚的理解開脫他人?
古往今來,不計前嫌、化敵為友的佳話舉不勝舉。以古為鑒,可以讓我們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把握前途。
還有,生活中,由於我們總是試圖抓住一些我們無法挽回的不幸的事情,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講都是包袱,它們對我們是非常不利的,我們應該甩掉它們,應該把它們打入曆史的墳墓。
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選擇快樂。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對自己微笑呢?丟掉人生旅途上不必要攜帶的行李,輕鬆一些,對自己微笑,也對別人微笑,不管有沒有理由,隻要發自內心,經常試一試,你會慢慢地高興起來。
不要因為擔憂過去而錯過了未來更好的機會。為什麼讓那過失、羞恥和錯誤繼續纏繞著你呢?難道它不是已經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你的皺紋,壓歪了你的肩膀嗎?難道它不是已經帶走了你的歡笑,帶走了你生活中的樂趣嗎?因此,我們要把它從你的生活中趕走,把它從你記憶的石板上抹去,並且徹底忘記。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甩掉包袱,選擇快樂。
有人說忘記很難,其實,你隻要把自己的生活拉到事情發生之前的狀態就可以了。
一個長相俊俏的女孩子去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劃船的老艄公救上了船。
艄公問:“你年紀輕輕的,為何尋短見?”
女孩子哭訴道:“我結婚兩年,我愛自己的男朋友,男朋友卻遺棄了我。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樂趣?”
艄公又問:“兩年前你是怎麼過的?”
女孩子說:“那時候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那時你有男朋友嗎?”
“沒有。”
“那麼,你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到了兩年前,現在你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女孩子聽了艄公的話,心裏頓時敞亮了,便告別艄公,輕輕鬆鬆地跳上了岸。
善於忘記,歡樂就會常在。快樂是人生永恒的主題。在你背負沉重的時候,你一定要想法快樂。隻有卸下了種種包袱,輕裝上陣,從容地等待生活的轉機,不斷有新的收獲,踏過人生的風風雨雨,才能懂得放手和享有,才能擁有一份成熟,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
忘記該忘記的,我們也要接受要接受的。
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有一座十五世紀的教堂遺跡,裏麵有這樣一句讓人過目不忘的題詞:“事必如此,別無選擇。”
我們生活在時間軸是單向的空間裏,時間永遠不可能重來。我們明明知道時光不能倒流,但在人生中,我們依然有太多不想接受的事實。什麼叫事實?事實就是不依賴於你的主觀願望而客觀存在的東西。對它來說,你喜歡,它存在;你不喜歡,它也存在。無論你是否喜歡,它會按照自己的規律存在。
在事實麵前,人們往往變得非常渺小。麵對不願發生的事和不可避免的壞事情,用積極主動的心態去麵對它,也可以讓自己快樂地生活。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不接受的。接受現實,並不等於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隻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機會,我們就應該奮鬥。但是,當我們發現情勢已不能挽回時,我們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後,拒絕麵對,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隻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我們每個人遲早要學會這個道理,那就是我們隻有接受並配合不可改變的事實。
如果你不想被殘酷的現實擊倒,請記住:先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
“一日三悟”
世界上很少有永恒。愛中的人們每天都在信誓旦旦地說我會愛你一輩子,這實際上是不真實的。最真實的說法是:“我今天,此時此刻正在真心地愛著你。”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或者自己已經無法控製的事情,任何擔憂或悔恨都是多餘的。
抓不住的沙,放下一把;抓不住的人,放下也罷!
要知道,破鏡重圓的前提是鏡子沒有粉碎,或許隻裂了縫。如果你們的過去已經粉碎,那就不要去期待。不能因為愛他而迷失,淩亂了自己。會期待跟一個男人談一場戀愛,不去想結果。結果往往會擱淺,因為現實太殘忍。如果結果會變的零落,那就不要去期待,順其自然,就好了。
同事華失戀了。憑她記者的身份,找不到比她更好的女孩?
事實上,華卻因放不下,而失去了朝氣,整個人都蔫了。
是啊,放下就是快樂,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我們每日在塵世穿梭忙碌,每天忙著經營自己的世界,有人可能會為一點得失計較爭執,甚至拚得頭破血流。更有人沉迷於紙醉金迷的生活,淪陷於物欲橫流的世界。人像一隻蠶,用厚重的絲把自己給捆縛了起來!
放下很難,可能會帶來一時的損失或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後,會發覺所有的糾結與煩心反而可以轉換成一片海闊天空。放下是一種感悟、一種心境、一種對外部事物進退取舍、輕重緩急、遠近厚薄的把握。
學會放棄,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背影;學會放棄,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的回憶;學會放棄,讓彼此都能有個更輕鬆的開始,遍體鱗傷的愛並不一定就刻骨銘心。這一程情深緣淺,走到今天,已經不容易,輕輕地抽出手,說聲再見,真的很感謝,這一路上有你。曾說過愛你的,今天,仍是愛你。隻是,愛你,卻不能與你在一起。一如愛那原野的火百合,愛它,卻不能攜它歸去。
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也都令人迷醉。是不能擁有的遺憾讓我們更感眷戀;是夜半無眠的思念讓我們更覺留戀。感情是一份沒有答案的問卷,苦苦的追尋並不能讓生活更圓滿。也許一點遺憾,一絲傷感,會讓這份答卷更雋永,也更久遠。
是的,放下是一種幸福,放下更是一種境界。風起的時候,笑看落花,一個華麗的轉身,留下的是綿長的回味,放過了別人,也成全了自己。
攜手到老是好,假如分手了,或者為愛情而傷心,也都是很幸福,畢竟你愛過了,你為了愛情在落淚,為了愛情而心碎,曾經很浪漫過,兩個人可以在冬天的的風下瘋狂,在夏天的雨下漫步,即使當初的戀人已經遠去但浪漫情節依然在你心裏埋藏,這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