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人脈:你的高薪從人際關係中來(1)(2 / 3)

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一個人一旦踏入職場,光有主動性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把事情做好,還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人際網絡。因為你掌握的知識是有限的,你無法獨立完成所有的任務,你必須知道誰懂得你未知的信息。即使是那些優秀的工作者,也需要一個龐大的專家體係來幫助他完成工作。

對於任何一位員工來說,專業技巧和積極主動的精神隻是基礎,要被老板重用,工作策略包括要有充沛的人脈網絡,並能在工作中自我管理,確保高水平的工作表現。而且我們要認識到,充沛人脈不隻是要和相同工作領域的同事打成一片,關鍵更在透過訊息交換,與公司以外的專業人士建立起彼此信賴的溝通管道,以減少在工作中碰到的知識盲點。這個以專業知識為主軸建立起的人脈網,可讓明星員工比同僚更迅速地掌握信息,提高生產力。

在今天,無論你身處哪一領域,人脈競爭力都是一個日漸重要的課題。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榮譽、成功之路的門票,隻有擁有了這張門票,你的專業知識才能發揮作用。

在台灣證券投資領域,楊耀宇可算是一個知名人士,他將人脈競爭力發揮到了極致。他曾是統一集團的副總,退出後做了一名財務顧問,並兼任五家電子公司的董事,身價有5億元台幣之高。為什麼一個原本不起眼的鄉下小孩到台北打拚就能快速積累起這麼多的財富呢?楊耀宇自己解釋說:“有時候,一個電話抵得上十份研究報告。我的人脈網絡遍及各個領域,上千萬條,數也數不清。”

對於普通職員來說,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更是相當重要的,隻有建立起高質量的人脈網絡,在工作時才會時時得到幫助和支持。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我們永遠是重要的。它能促進並建造和諧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使我們在辦事的時候能夠得心應手,並讓我們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敬,它對順利開展工作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在公司工作,當然需要在這個公司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

那麼,在繁忙的工作中間如何營造一個舒適的工作氛圍,如何有效地利用你和他人的人際關係呢?有句話說得好“要想釣住魚,就要像魚那樣思考”。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弄清楚魚在想些什麼,想吃什麼,然後投其所好。

當然,經營人脈資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釣魚,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首先,你要像對待尊貴的顧客那樣,了解人脈對象的基本情況,比如:家庭狀況、收入狀況、學曆教育背景、興趣愛好、價值觀、工作生活習慣、職業事業理想目標、性格特點等等各方麵的細節,有必要的話還要在備忘錄或數據庫中記錄備忘。其次,掌握人脈對象目前工作生活中最大的需求是什麼,最看重什麼,看看自己能為對方做些什麼,能幫上什麼忙,能提供些什麼參考建議等。第三,無論對方的需求如何千差萬別,但有一些基本需要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被讚美、被尊重、被關心、被肯定、被同情、被理解、被幫助等。通過適當的讚美、尊重、關心、肯定、理解等行為,讓對方感到你對他的重視,他對你的重要,自然對方就有一種滿足感。

工作啟事:

在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是在於你認識誰。”卡耐基訓練區負責人指出,這句話並不是叫人不要培養專業知識,而是強調:“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門票。”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要想成功,就必須要邁過人脈這道檻。

做事先要學會做人

想要成功的人,一定要明白一個永恒的成功法則:想要自己獲得幫助,首先幫助別人;想成就自己,就要先想出辦法去成就別人。

在職場上流傳著這麼一個問題:10—1=?參加麵試的共有三個人,另外兩位是研究生,隻見第一位很快信心滿懷地說:“你想等於幾就等於幾。”第二位則滔滔不絕:“十減一等於八,那是消費;等於12,那是經營;等於15,那是金融;等於100,那是中獎。”望著神采飛揚的他們,最後一個求職者腦子裏一片空白,最後隻好黯然答道:“十減一等於九”。並作好了落選的準備。誰知老板當場宣布他被錄取了。事後問其原因,竟是他的誠實打動了考官,這個理由簡單得讓人吃驚。

其實,這個案例反映出了企業用人的標準:做事先要學會做人。很多企業認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也可以說,“做人”是“做事”的舵手、風向標,隻有方向正確了,所做的事情才能發揮它的正麵價值,否則,不僅可能產生不了預期效果,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正是因為這樣的認識,很多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首先看重的並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