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是你最大的存折
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門票。一百多年前,胡雪岩就因為擅於經營人脈,而得以從一個倒夜壺的小差,翻身成為清朝的紅頂商人。而今天,我們再回過頭來檢視政商界的成功人物,將不難發現在他們也大多是因為擁有一本雄厚的“人脈存折”,才有現在的輝煌成就。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經發表一份調查報告,結論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這個數據是否令你震驚?
哈佛大學為了解人際能力在一個人取得成就的過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曾針對貝爾實驗室頂尖研究員作過調查。他們發現那些被大家認同的專業人才,專業能力往往不是重點,關鍵在於“頂尖人才會采取不同的人脈策略,這些人會多花時間與那些在關鍵時刻可能對自己有幫助的人培養良好的關係,在麵臨問題或危機時便更容易化險為夷。”他們還發現,當一名表現平平的實驗員遇到棘手問題時,會去請教專家,卻往往因沒有回音而白白浪費時間;頂尖人才則很少碰到這種問題,因為他們在平時就建立了豐富的資源網,一旦前往請教,立刻便能得到答案。事實證明,一個人單獨思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建立品質優良的人脈網為你提供情報,成了決定工作成敗的關鍵。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打拚,身邊沒有幾個朋友是絕對不行的,朋友越多、成功的機會就越多。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周圍朋友的輔佐和幫助,單槍匹馬的人在這個重視協作的社會中注定要多摔幾次跟頭。因此,你要學會協調周圍的人際關係,多幾個朋友,少一些敵人,這將對你的事業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善於協調周圍的人際關係,有的人卻總是缺少朋友、形單影隻呢?首先,這與人的心態有很大關係,其次才是交際方法和手段的差異。一個人如果總是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那麼他的人際關係必將受到嚴重的負麵影響;而一個有著積極交往意識的人,一定比其他人更容易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網。
那些自我封閉的人就像契訶夫筆下那個裝在套子中的人一樣,把自己嚴嚴實實包裹起來,總是陷入孤獨與寂寞之中。他們臉上很少能看到笑容,總是一副冷冰冰、心事重重的樣子,他們總是頑固地認為自己的人際關係問題主要原因都在他人的身上。這樣,人們自然不願意與這樣的人進行過多的交往,於是自我封閉的人就隻能繼續孤獨下去了。
生活中,總是將自己封閉起來會使你在工作中處於孤立地位,甚至會陷入被眾人排斥的困境。長此以往,不僅對自己的事業無補,而且還會阻礙個人職業的發展。現代企業更需要能夠和周圍人處理好關係的員工,尤其需要那些具有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的員工,這無疑將有助於人們順利開展工作,也有助於整個團隊事業的順利完成。
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協會與《華爾街日報》共同針對人力資源主管與求職者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5%的人力資源主管或求職者透過人脈關係找到適合的人才或工作,而且61%的人力資源主管及78%的求職者認為,這是最有效的方式。在他們曾做過的“最有效的求職途徑”調查中,“經熟人介紹”被列為第二大有效方法。剛剛踏出校門的求職者更傾向於人脈對個人職業指導的作用,而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人們也看到了人脈關係對於工作業務發展以及跳槽晉升等機會的影響。
通常來說,機遇是在適當時候出現的適當的人、事、物的組合體。我們無法控製這種完美的巧合何時出現,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控製自己的人脈來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
事實上,身處在這樣一個信息發達的時代,你隻要擁有無限發達的信息,你就擁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信息來自你的人脈網,人脈有多廣,你的信息就有多廣,這是你事業無限發展的平台。換句話說,職場人士最重要的信息來源就是“人”。對他們來說,“人的信息”無疑比“鉛字信息”重要得多。越是一流的經營人才,越重視這種“人的信息”,越能為自己的發展帶來方便。
柯力和維波同是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員,一次,他們同時接受了一項任務,為一家生物公司寫一份管理報告。領導安排他們兩個人同時寫,以從中選優,或者把兩人的報告中的精華結合起來,以打造一份出色的報告。
柯力接受任務後,在最短的時間內收集到盡可能多的那家生物公司所使用的生物鑒定過程的信息。在此過程中他想起了以前的一位同事,這位同事現在已經去了一家非常著名的生物公司工作,應該認識負責該生物公司產品鑒定的科學家。於是柯力馬上撥通了這位前同事的電話。果然不出所料,同事把他介紹給了那位科學家。柯力虛心向科學家請教,對方也很樂意向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並立即通過互聯網傳給他。僅僅通了兩個電話和一封電子郵件,柯力便獲得了報告中所需的關鍵信息。
而維波在接受了任務後,把問題交給了電子公告牌。結果第二天,有40位專家等著回答他的問題。這些專家們的意見有些相互矛盾,答案自然也不盡相同。他也不知道誰的答案是正確的,因為他無從判斷這些答案的質量,最後完成的報告自然也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