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程度上,公司是每位員工的合夥人,公司的成長需要每一位員工的努力。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卻從來沒有想到和公司共同開創一番偉大的事業,他們隻是把工作當成了謀生的手段、把公司當成了謀生的場所,他們認為自己和公司就是簡單的雇傭和被雇傭的關係——自己為公司做工作,公司為自己付酬勞。持這種想法的人絕不是一小部分,這既是社會的不幸,也是公司的不幸,更是員工個人的不幸。當員工把本應彼此協作的關係看成簡單的勞資關係時,他(她)實際上就已經扼殺了自己和公司一起成長的萌芽,因為他(她)從一開始就沒把自己的進步和公司的成長放在一起考慮。
員工和公司的關係是否協調,這直接關係著公司的長遠發展和員工的未來成長。而員工和公司究竟以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出現,又是由雙方的態度決定的,而且這種態度是相互的。如果員工從一開始就沒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合夥人,沒把自己的進步和公司的成長放在一起考慮,那麼他們自然不會事事為公司的長遠發展考慮。相應地,公司也不會把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留給這樣的員工,公司隻會把成長和進步的機會留給那些全心全意和公司共同發展事業的員工。
當你進入公司的時候,你實際上就應該知道,自己和公司的事業將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你已經成了公司拓展事業的合夥人,當你這樣想的時候,你的事業也就因此而實現了相應的成長。
工作啟事:
一個員工要取得職業生涯的成功,首先要贏得老板和公司的認可,也就是贏得他們的心。怎樣去做呢?就是關注公司的需求,抓住機會證明自己的忠心與稱職,老板才會感到你的忠誠,從而給予你更多的報酬與器重。
培養終身的“就業能力”
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身在職場,為了晉升加薪,使自己能勝任更多更有挑戰性的工作,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的加薪資本。
現代社會是一個生理壽命延長,知識壽命縮短的社會。傳說中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時代早已經過去,而且個人用十幾年接受教育所得的知識,也會在短時間內變得過時。而且,不光是一般的知識會遭遇到這種困境,就連高級的專業知識,通常在大約五年內也會失去價值。高級科學技術、醫學知識、心理知識……等,約在五年之間就已更新。一個在某一領域很有學問,或有充足專業知識的人,如果停滯不再學習,在五年之間,馬上就會進入所謂的“知識半衰期”。
美國職業專家指出,現在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假如所有的高薪人士都不學習的話,無需5年時間就會變成低薪。據有關專家統計,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期是人均一年零四個月。比如,當10個人中隻有1個人擁有電腦初級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的,而當10個人中已經有9個人擁有這種證書的時候,那麼他原有的優勢便隨之不複存在了。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麵對科技革命對人類社會的巨大推動作用,麵對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知識行業所創造的巨大財富,知識的擁有者有理由樂觀地相信,未來是屬於他們的。毫無疑問,樂觀和自信的生存態度,對於將要走向社會的你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在這同時,還必須保持一份清醒。這是因為,知識能夠創造財富,但並不意味著擁有知識就一定能夠創造財富。要真正做到讓知識為社會、為人類創造財富,必然有一個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過程。
要知道,學曆並不代表學習力,更不代表你一定能做出成績。一個高學曆的人,可能並不懂得最基本的生活道理,這種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曆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麵上如飛地走到對麵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麵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廁所非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