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充電才不會被淘汰
現代市場競爭激烈,一個人隻有堅持學習,不斷進行知識的積累與更新,你才能使自己適應急速變化的時代,贏得更高的薪酬。
職場上,競爭無處不在,如果你還在原來的地方踏步,而別人則是不停地向前跑,剛開始可能拉開的距離不大,時間一長,你就該追悔莫及了。所以,隻有不斷給自己補充知識能量的人,才能在職場獨領風騷,永遠常青。
大家都知道浙江商人很多,做生意方麵在國內也是赫赫有名的,浙江卡森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張金當初學了幾個俄語單詞:一、二、三、四、五、好不好、多少錢、行、沒問題,拿了個計算器就去俄羅斯做服裝生意。因為有語言障礙,做生意過程中非常困難。之後,他跑到歐美做生意,也由於不懂英語吃了不少苦頭,因為你聽不懂別人說話,就相當於一個聾子一樣。
1999年冬天,他到美國參加一個皮革展銷會。一個加拿大的商人向他推銷landcows(死牛皮),40美元一張。他不知道landcows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他認為死牛皮的英文肯定是deadcows,所以landcows肯定是好皮,心裏暗自高興,覺得這個價格實在太便宜了,因為隻有死牛皮才是這麼便宜的價格。於是他非常高興地飛往加拿大看貨,結果大失所望。其實,landcows的意思就是死牛皮,就這樣,他為了一個小小的單詞,跑了這麼多路。從此,朱張金意識到自己的文化水平非常欠缺,很多知識都不夠用,做生意造成了很多困難,決心要學好外語,英語磁帶成了他出差旅途的伴侶。
現在他能與外國客商單獨、直接地交流、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語給老外介紹企業的狀況、產品等。從2003年公司進入了外國市場後,他在歐洲開設了20多家家具產品連鎖店,實現了中國民營企業在海外發達國家建立直銷零售商場零的突破。
其實,不管是老板還是員工,無論你處於什麼職位,在工作中隻有不停地學習,你才能獲得個人事業上的發展與成功。
知識是一個成功人士的最大資本,知識的占有量從某種程度上可以體現員工的才華和能力。而對知識的渴求和孜孜不倦地學習,則可以幫助你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從而獲得更加豐厚的報酬。在實際工作中,一個優秀的人是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機會的,即使自己掏腰包接受再教育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們知道“時刻充電”其實就是自我加薪。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善於學習,他的前途會一片光明,而一個良好的團隊,要求每一個組織成員都是那種迫切要求進步、努力學習新知識的人。”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在北京約有六成以上的年輕人在業餘時間選擇了再學習。無疑,對個人而言,從薪水角度出發,不斷給自己充電也是一項不斷完善自身、逐漸提高個人收入的係統工程。
張鵬和王新亮同時被微軟(中國)錄用為程序員。張鵬才華橫溢,畢業於國內某高等院校電子係,工作也做得幹淨利落,開始很受老板的青睞。相比較而言,王新亮甚至連一個像樣的學曆都沒有,甚至有人傳言他能夠進入公司完全是因為上層主管中有他的親戚。這使得張鵬更加的瞧不起王新亮。
在日常工作當中,張鵬對付手頭的工作自然得心應手,所以在工作之餘他把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瀏覽網頁和遊戲上了。而王新亮則每天起早貪黑的工作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為此,張鵬更加的自鳴得意了。
半年後,老板給王新亮漲了工資。對此,張鵬忿忿不平,他找到老板開門見山的說:“如果靠公司內部有關係就可以加薪,完全不考慮工作能力,那麼這樣的公司我看再繼續做下去也不會有什麼前途的。”
老板看了看張鵬,不置可否的拿過一份王新亮編輯的程序讓他看。張鵬一看立刻呆住了,僅僅半年的時間,王新亮所編輯的程序與當初剛進公司時竟然不可同日而語了,簡直可以用完美來形容。原來,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裏,王新亮除了努力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外,一直都是在努力學習。此時,王新亮的水平已經超出了張鵬一大截了。
可見,能夠拿高薪的員工永遠都是那些善於學習,擁有廣博的知識,能夠為公司帶來利益的人。生活中,反觀我們自己是否也曾有過像張鵬一樣的憤憤不平呢?實際上,優秀的員工都很重視在工作中學習,而且他們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獲得培訓以提升自身能力的機會。
曾經有記者在采訪亞洲首富李嘉誠時問道:“今天你擁有如此巨大的商業王國,靠的是什麼?”李嘉誠說道:“依靠知識。想要成功隻有依靠學習,不斷地學習。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裏,如果你有資金,但缺乏知識,沒有最新的訊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拚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就能夠有回報,並且很有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