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成本:你的高薪從公司利潤中來(2)(2 / 2)

所以,公司的利潤是來自多方麵的,並不是隻有生產人員和銷售人員能為公司創造利潤。每一個崗位都能給公司創造價值,即使節約了一張紙的成本,也是體現了一個員工對公司的態度。

無論公司是大是小,是富是窮,使用公物都要節省節儉,出差辦事,也絕對不能鋪張浪費。每個員工都應該有節約一分錢就等於為公司賺了一分錢的意識。

一位年輕人到一家公司應聘。當他走進辦公室時,看到門角有一張白紙,出於習慣,年輕人彎腰撿起白紙並把它交給了前台小姐。結果,在眾多的應聘者中,這位年輕人戰勝了其他比他條件更好的人,成了這家公司的正式員工。

後來,公司董事長在給他分配任務時說:“其實那張門角的白紙是我們故意放的,那是對所有應聘者的一個考驗,但隻有你通過了。隻有懂得珍惜公司最細微的財物的員工,才能給公司創造財富。”這位年輕人後來果然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事實上,一個從小處著眼為公司著想的人,肯定能在其他的方麵為公司著想,這樣的人當然也就是能為企業賺錢的人。一個具有成本意識、處處維護公司利益的人才是老板願意接受的人。

19世紀石油巨頭眾多,最後卻隻有洛克菲勒獨領風騷,其成功絕非偶然。有關專家在分析他的創富之道時發現,精打細算是他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洛克菲勒踏入社會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在一家名為休威·泰德的公司當簿記員,這為他以後的數字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於他勤懇、認真、嚴謹,不僅把本職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還有幾次在送交商行的單據上查出了錯誤之處,為公司節省了數筆可觀的支出,因此深得老板的賞識。

後來,洛克菲勒擁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更加注重成本的節約,提煉每加侖原油的成本也要計算到小數點後的第3位。他每天早晨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門將一份有關淨值的報表送上來。

經過多年的商業洗禮,洛克菲勒能夠準確地查閱報上來的成本開支、銷售以及損益等各項數字,並能從中發現問題,並以此來考核每個部門的工作。

1879年,他質問一個煉油廠的經理:“為什麼你們提煉一加侖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東部的一個煉油廠幹同樣的工作卻隻要9厘1毫﹖”他甚至連價值極微的油桶塞子也不放過,他曾寫過這樣的回信:

“……上個月你彙報手頭有1119個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廠10000個,本月你廠使用9527個,而現在報告剩餘912個,那麼其他的680個塞子哪裏去了呢﹖”

一些公司每年的營業額都很高,但利潤卻很低,其原因就在於經營成本太高,隻看到了開源的一麵,卻忘記了節流的一麵。其實,包括很多老板在內,也沒有很強的成本控製意識。在這樣的公司裏麵,即使營業額再高,都可能會出現利潤虧損的現象。很多國有企業每年都有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營業額,但最終算出來的利潤卻是虧損狀態,原因就出在了沒有控製經營成本上。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能像洛克菲勒那樣對經營成本斤斤計較,再加上良好的業務,公司能不賺錢嗎?而如果每個員工都能像洛克菲勒那樣有著良好的成本控製意識,大家齊心合力,一起節流,公司經營成本能不降低嗎?

然而,現實生活中一些員工並沒有成本意識,他們對於公司財物的損壞、浪費熟視無睹,讓公司白白遭受損失,從而導致公司利潤率降低,也導致了他們每個人的待遇都提不上去。

眾所周知,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是當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個人淨資產已經超過美國40%最窮人口的所有房產、退休金及投資的財富總值。然而,蓋茨的節儉意識和節儉精神比他的財富更令人驚詫。

從微軟創業時起,比爾就非常注重節儉。一次,兼任微軟總裁的魏蘭德將自己的辦公室裝飾得非常氣派,比爾看到後非常生氣,認為魏蘭德把錢花在這上麵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他對魏蘭德說微軟還處在創業時期,如果形成這種浪費的作風,不利於微軟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