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很少有幾個行業能夠賺到暴利,大多數公司要想賺錢,就必須想盡辦法去降低自己的經營成本。員工作為企業的一分子,在如何降低公司的經營成本上麵,是最直接,最有力的執行者。
現代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企業利潤日趨微薄。“降低企業成本迫在眉睫!”中山鄭記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項目總監郭文煊的話擲地有聲,“中國一個真正國際化經營的跨國公司格蘭仕,28年來利潤持續增長,產值規模連續9年來全國第一,連續6年全球第一。而它的生產成本卻每一年都比上一年降低10%~15%!格蘭仕就是誕生和成長在我們身邊的一個非常成功的大哥,是我們中國企業學習的榜樣!”
海爾總裁張瑞敏曾說:“在中國家電行業裏,格蘭仕在成本管理方麵是非常優秀的。”易中公司宋新宇博士也稱讚格蘭仕:“企業應該像格蘭仕那樣,把成本做得低到無人企及。”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注意小筆開支,小漏洞也能使大船沉沒。”法國作家大仲馬曾精辟地說道:“節儉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節儉是世上大小所有財富的真正起始點。”所以不該浪費的一分也不能浪費。
曾濤和夏雨兩個到一家公司應聘,一路過關斬將進入了複試階段。公司總經理交給曾濤一項任務,要他去指定的那家商場買一打鉛筆。距離要去的商場隻有一站路,總經理建議他乘公交車去,自己買車票,回來報賬。
過了一會兒,總經理好像忘記了一件事,又吩咐夏雨去那家商場買一瓶墨水。
他們兩個先後都回來了。
在總經理麵前報賬,曾濤除了買鉛筆的錢,來回坐車的錢是2元。而夏雨除了買墨水的錢,來回坐車的錢是4元。
原來,時值正夏,天氣酷熱,曾濤坐的是普通公交車,所以票價隻要1元。而夏雨因天氣熱坐的是空調公交車,上車就要2元。所以,夏雨的車票錢和曾濤的車票錢不一樣。
很自然,曾濤被公司錄取了。總經理是這樣對他們說的,具有成本意識,懂得為公司節約的人,將來也才能為公司賺錢。
很多人總以為公司開源也好,節流也好,都是大事,無須在小事上很認真。而事實上,節流是體現於細節的。隻有在每一件小事上都體現出節流意識,積少成多,公司的節流計劃才能見到效果。像上麵故事中的曾濤和夏雨兩個人,看起來夏雨不過是多花了兩元錢,對公司節流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但如果他們的公司員工上千甚至上萬人,而且大家也都這麼做,結果會怎麼樣?毫無疑問,公司不但無法節流,而且還會出現龐大的不必要的開支,使得公司的運營成本急劇上升。
現在的市場環境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而且平均利潤率會越來越低。很多公司人士認為利潤是經營層的責任、管理者的責任,如果公司利潤下降,那是經營方略、管理手段的失誤。如果因此導致員工降薪甚至裁員,員工們還會把一腔怨氣灑向經營層。但是,在微利時代,利潤實際上不僅僅是管理者的事,它還仰賴每一位員工在工作中隨時保持利潤意識、成本意識,增效節耗、開源節流。沒有員工的主動意識,經營層縱有再好的方略與思路,也隻能徒歎奈何。
二戰剛結束,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老板亨利·福特引入了“十傑”,即由10名空軍退役軍官組成的優秀管理小團體。這個10人小團體以桑頓為首,在軍中服役時就已經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空降到福特公司以後,他們強調數字管理,要求每一個部門都進行嚴格的核算,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財務管理的觀念尤其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從過去的成本核算轉變為成本控製。福特公司的老員工們看不慣這10個人,認為他們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嘲諷地稱他們為“管理神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本觀念終於在員工們的心中紮根,逐漸變為他們的自覺行動,福特公司的麵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桑頓和10人小團體中的好幾個人成為美國的著名人物,其中麥克納馬拉還擔任了肯尼迪政府的國防部長。
很多人在花自己的錢時,會反複砍價,在砍價的基礎上,又要挑質量最好的商品。但是,在公司工作中,他們卻會認為,上級增效的要求是對自己加壓,削減經費的命令又是與自己為難。他們希望隨心所欲地花錢,卻不知道這是在侵蝕公司的利潤,同時也在損害自己的利益。
上海一家公司有一個規定:所有的辦公用紙必須用完兩麵後才能扔。這樣一個硬性的規定在多數公司員工眼裏顯得那麼死板,他們認為老板是一個非常吝嗇的人,一張紙也要如此節約。可是,老板對此是這樣解釋的:“雖然一張紙的成本在公司的整體成本中顯得微不足道,但是我想通過這樣一個規定讓每個員工都養成一個節約成本的習慣,節約成本其實就是給公司增加了利潤,也可以說給公司創造了價值。因此,這樣做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