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迪剛剛進入公司,他是一個頗有能力的年輕人,但有些自負。進入公司不久,他發現公司中很多人都沒有真才實學可是照樣能繼續工作,而他卻遲遲沒有得到重視,於是他開始放鬆自己,對待工作十分隨意。
那天,老板讓他做一份工程企劃案,哈迪一直以為自己才華出眾,他沒有仔細考慮這個企劃,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把這個方案做完了。當他把方案交給老板後,老板仔細看了他的方案,又讓他重新做一份,但是沒有批評他。哈迪覺得有些奇怪,沒有發表任何不好的意見,為什麼要重做一份,這讓他心裏更加別扭。
帶著這樣的情緒,兩天後,他的第二份方案完成了。當老板再次仔細看完他的方案後,把哈迪叫到辦公室,問到:“你覺得你的兩份方案做得怎麼樣?”
哈迪有些心虛了,他的確沒有好好考慮過方案,他沒有作答。
老板看著這個年輕人態度有些轉變了,於是,對他說:“我給你一個星期時間,重新做一個方案出來。”
這一次,哈迪終於開始認真起來,他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重新研究了資料,做了詳細的調查。一個星期後,他把方案交到老板手裏,老板看後非常滿意。
這時,老板問他:“這是你最好的成績麼?你確定這個方案能給公司帶來效益麼?”
哈迪肯定的回答:“是的,我認為非常可行。”
老板說:“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
其實,老板看過方案後,心裏已經認同了。
方案果然成功了,這時老板毫不猶豫地給哈迪加薪了,並一再表示隻要哈迪能為公司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公司是絕對不會放走一個這樣的員工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隻要是能對公司有價值的人公司都會重視起來,因為這能給大家帶來收益,也是職業人一種保障自己職業安全的方式。當你能為公司做更多有用的工作時,對於公司而言,你就會變得更加有價值。
約翰·肯尼迪總統在就職演說裏有一句經典名言:“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應該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這句話成為了職場中一句至理名言。人才濟濟的市場中,假如你不能達到工作的需求,必將成為下一個被淘汰的對象,如果不想自己被別人替代,就應該問問自己能為公司做什麼。
肯尼迪總統的這句話說出了很多人沒能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因為我們看到的事實裏,大多數人在工作中更關心自己的利益,關心自己能否獲得足夠的支持和幫助。如果一個職場人能有一些這樣的變化:從“我能從公司獲得什麼”到“我能為公司做些什麼”的轉變,工作的成績必然也會在這種轉變中逐漸地提升。
在一項全球領先的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所做的調查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竭盡所能,付出努力,並致力於那些能夠促使公司獲得成功的工作,是成功者共同遵守的原則。
德子在一家餐店工作,他是一個愛思考的年輕人,進入餐店沒多久,老板就開始關注這個年輕人了。
德子在接待顧客時,當顧客點完自己想要的食品後,德子都會根據不同食品的特點向顧客推薦與之相配的一些食品,而且選擇權完全出於顧客自願。這樣顧客並不感到反感,相反,很多顧客都表示德子推薦的食品非常好。
這樣做,其實就是為餐店贏得了客戶和利潤,老板關注這個年紀不大的年輕人,他在工作中處處動用自己的腦子,想辦法為餐店增加利潤,而且方法合適,不至於讓顧客反感。半年後,德子就因為出色的表現升為主管。
由此可見,如果想要在競爭中取勝,想要在職場中有所發展,就必須時刻都考慮怎樣做才能讓公司賺到更多的利潤。當然了,方法必須是合理合法的。當你思想中有這種想法時,就會不自覺地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改善工作中不足的地方,這樣的員工對於公司來說就是具有價值的。當你為公司贏得了更多的利潤時,相應會得到更多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