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華偉
關天培是鴉片戰爭中犧牲的第一位清軍高級將領,他麵對危險,置生死於度外,在孤立無援之時,他“乃決為死計,駐炮台督戰,創痕遍體,血漂衣襟”,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讚歌,受到後世人們的敬仰。
關天培是鴉片戰爭時期的著名愛國將領。他操練水師,鞏固海防,積極支持和參與林則徐領導的廣州禁煙運動。英國發動侵華戰爭時,他堅守虎門,率部進行了堅決抵抗,最後壯烈犧牲。
關天培自小習兵練武,駕船航海,身體強健。公元1834年,關天培任廣東水師提督,成為林則徐開展禁煙運動的得力助手,他訓練水師,為打擊英國入侵立下了赫赫戰功。
公元1840年6月,鴉片戰爭正式爆發。侵略軍按照預定作戰計劃,沿海北上。道光帝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應英軍要求把林則徐撤職查辦,將琦善以欽差大臣的名義派往廣州取而代之。琦善到廣州後,一反前任林則徐所為,不僅不作戰備,還撤散了已招募成軍的數千壯丁水勇。公元1841年1月7日,英軍攻占了大角、沙角炮台,虎門的第一重門戶洞開,要塞失去屏障,形勢變得危急起來。
關天培深知虎門的戰略地位,一麵親自坐鎮指揮,一麵火速派人請求琦善增兵救援。琦善早已被敵人的炮火嚇破了膽,沒有完全滿足關天培的請求,局勢變得更加嚴峻。此時,已經62歲高齡的關天培與守炮台的400多名將士抱定了與虎門共存亡的決心,他對眾將士說:“人可死,誌不可侮。今日,我們麵對強敵,隻有決一死戰,以報國恩。我在此對天發誓,我在炮台在,決不後退!”將士們也隨著高呼:“我等誓死與炮台共存亡。”他們的豪邁氣魄頓時震天撼地。
出征前,關天培擬好一封家書,派自己的心腹將士送回家中。信中寫道:“上不能報君恩,下不能敬養老母,又不能教子成材,這一切隻能由我妻代勞了。今日為國捐軀,死得其所……”捎信訣別親人後,關天培輕鬆了許多,隨後他召集守炮台的一批官兵,進行新的布防,準備隨時應戰。
2月26日,英軍10條兵船,3條武裝輪船,向虎門大舉進攻。關天培麵對強敵,毫無懼色,指揮士兵開炮還擊,給英軍以重大殺傷。英軍船多人多,彈藥充裕,三麵圍攻,萬炮齊發,關天培卻毫不畏懼,帶領將士沉著應戰,給英軍當頭痛擊,令其畏縮不敢前進。但終究還是彈盡無援。這時,他身邊隻剩下200名士兵,寡不敵眾。關天培親自點燃大炮,轟向敵人,自己身中數炮,受傷嚴重,士兵將他背在肩上,要撤出炮台,關天培堅決不同意,仍大呼殺敵。眼看自己周圍已盡是英軍,老英雄最後刺死一個敵人,仰天長歎道:“英人可惡,琦善可恨,天培在此殉國了!”接著手起劍落,引頸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