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5章 第一百?? 鄭成功收複台灣(1 / 1)

◎文/佚名

台灣回歸祖國,中國完全統一依然是國家的最高利益之一,我們同樣需要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明朝末年,社會動蕩不安,國家內憂外患交困。荷蘭侵略者趁機侵占台灣,四處勒索台灣民眾,殘酷鎮壓人民反抗。

滿懷報國熱忱的鄭成功少年時隨父到台灣,便目睹了台灣人民的苦難;此時,他看到荷蘭侵略者的種種暴行,心頭立即燃起了報國複仇的火焰,他發誓一定要趕走侵略者,收複台灣。

就在鄭成功修造船隻、籌集糧草,準備渡海作戰時,在荷蘭軍隊裏當過翻譯的何廷斌找到鄭成功,送給他一張台灣地圖,並詳細講述了荷蘭在台灣的軍事部署,同時告知鄭成功:“你們的部隊一到台灣,我們全台灣人民一定全力支持。”鄭成功獲悉這些可靠情報,更加堅定了收複台灣的信心與決心。

公元1661年4月的一天,陰霾密布,鄭成功親率25000將士,分乘300多艘兵船,由金門越過台灣海峽,經澎湖島,直搗台灣。

船隊到達台灣鹿耳門港口,鄭成功命令熟悉海勢地形的何廷斌領航,趁漲潮的機會駛入港內,登上了台灣島。台灣數千百姓成群結隊,前來迎接親人,這極大地鼓舞了鄭軍士氣。

隨後,鄭成功又一鼓作氣順利攻下赤嵌城。荷蘭軍官看軍事攻擊不占上風,就想施計拖延。他們一麵派人向鄭成功求和,並以10萬兩白銀利誘,一麵卻悄悄地去爪哇搬救兵。

鄭成功識破了敵人的伎倆,義正詞嚴地說道:“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如果你們不撤退,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台灣城如同一座堡壘,建築十分堅固,防守十分嚴密,各處均設有瞭望台,安著大炮,易守難攻。但是,台灣城是荷蘭殖民主義者在台灣的統治中心,隻要攻克台灣城,就意味著結束了荷蘭在台灣的殖民統治,因此,鄭成功下令強攻。鄭軍四麵出擊,可無論從哪個角度進攻都無法躲開敵人猛烈的火力,幾次進攻均告失敗,而且將士傷亡慘重,這令鄭成功心急如焚。

鄭軍中有個叫蕭拱辰的參軍,他建議采用長期圍困的戰略,逼迫荷蘭軍隊投降,鄭成功欣然采納,長期圍困台灣城,直至城中幾乎彈盡糧絕。在圍困8個多月後,鄭成功見時機成熟,決定轉入全麵進攻。鄭軍擺開了28門巨炮,猛轟台灣城,炮彈在城堡上炸開,頃刻間瓦石亂飛,一片火海,荷蘭軍死亡極為慘重。荷蘭總督揆一見大勢已去,隻好帶著殘兵敗將,向鄭成功脫帽行禮、遞上降書,灰溜溜地離開了台灣。至此,被侵占38年之久的台灣,終於重新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