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對於經濟的影響作用分析
經濟視野
作者:陳建華
摘 要:在現代社會中,部分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其對於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產能過剩也被稱為重複建設、過度競爭等詞彙,是過度投資的結果。產能過剩一直困擾著中國的市場經濟,近年來引發社會多方的高度關注。本文通過介紹產能過剩的外在表現特征,分析了我國產能過剩的原因,指出了產能過剩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產能過剩;經濟影響;作用分析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我國國內分配體製的改革,我國的消費品生產製造行業出現前所未有的產能過剩現象。供大於求是市場經濟體製條件下的正常現象,但是當市場上的產能大於市場的有效需求並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形成產能過剩現象,從而影響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帶來一些負麵效應。比如說產能過剩現象的出現造成資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費、同行企業之間惡性競爭、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貿易摩擦加大,最終直接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產能過剩的三大外在表現特征
產能過剩是國家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與國家經濟的周期密切相關,學者們根據產能過剩形成的不同成因,產能過剩可以劃分為結構性產能過剩、體製性產能過剩等特征。我國的產能過剩一般可以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階段性產能過剩
階段性產能過剩與我國目前的國情息息相關。我國目前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現今正處於經濟體製的轉軌過程中,市場經濟發展還不是很成熟。當我國經濟處於一個長期增長過程中,市場主體難以對市場做出準確的判斷和評估,有些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就會不斷擴大投資,進行再生產過程,這些盲目增加的產能得不到消耗,即使消耗也需要一段長期的時間。這就必然導致產能過剩在不同行業之間相繼出現,產能過剩現象的出現呈階段性的特征。
2.體製性產能過剩
自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一直是發展重工業,以工業為主導。21世紀以來,地方政府競相扶持和發展的首選依然是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我國的國有資本主要集中於重化工業中。重工業具有投資規模大、生產周期長、產業鏈長等突出的特點,因此重工業領域一旦形成產能過剩,就需要一個長期的消耗過程,必然給重工業也帶來一定的損失。
3.結構性產能過剩
結構性產能過剩主要是指我國不同產業間發展不平衡、相同產業內產品結構的不平衡造成的產能過剩。主要表現在:國內多數行業產能過剩,部分行業產能相對不足。產能過剩的主要是傳統工業生產能力下生產的低附加值和低技術含量產品,產能相對不足主要是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產業的產品。這就會導致部分產業的產能過剩,這就是結構性的產能過剩。
二、產能過剩的原因分析
1.產能過剩的直接原因
我國許多企業出現產能過剩的直接原因有很多,比如說我國的市場經濟體製原因、廠商為了增加利潤擴大再生產等商業策略等等原因,但歸結到一點,就是過度的投資。過度投資是導致產能過剩的最直接因素。
我國的市場經濟確定以來,我國的企業發展紛紛迎來了春天,發展迅速。許多企業在相同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決策人員常常會因為政府政策、市場環境、行業發展前景程度等等一係列不確定的因素,而做出進入某一熱門行業的決策,當這些熱門行業中企業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超過市場的需求時,這些行業就會發生企業投資規模過大,投資過於集中化,待企業投資完成,這些行業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二與此同時,可能會出現另外一些行業產能不足的現象,使得整個經濟發展出現不協調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