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新民(3 / 3)

初元年間,王尊被舉薦為直言,升任虢縣縣令,調任槐裏,兼任美陽縣令政事。後來因政績考核為優等被提拔為安定太守。到任後,王尊立即整頓吏治,發布教令,通告所屬各縣所有官吏忠於職守,以身作則,威勢震動郡內。因此,盜賊也不敢在境內作案,紛紛逃往鄰境,當地借勢橫行霸道的豪強劣紳大多受到嚴厲的懲處而順服。但是,王尊也因此而被訴告免去官職。

後來經涿州太守徐明薦舉,朝廷又起用王尊,讓他出任益州刺史。據說,先前任命琅邪人王陽為益州刺史,王陽巡行州內區域來到邛郟的九折阪,看到如此險惡的地勢環境時,感歎說:“奉先人遺體,奈何乘此險?”於是返車而歸,以病辭。現在王尊作為刺史,來到這個陡山坡,他問隨行的官吏說:“這裏不正是當年王陽所畏懼的路途嗎?”隨從的官吏說:“正是這裏。”王尊揮鞭驅馳,說:“王陽是孝子,王尊則為忠臣。”

王尊升任東郡太守時,黃河暴漲,淹沒大堤,情況十分危急。附近居住的人們驚恐萬狀,爭相奔逃。

王尊急往察看,遠遠已聽得河流咆哮如雷鳴,驚浪奔湧。及至近旁,但見一片汪洋,水勢湍急,波浪如山,向堤撼來,堤身為之震顫。平時金堤高出水麵數丈,如今不過數尺。眾人無不心寒膽戰。

原來東郡地近黃河,當年武帝時,車駕親臨,始行治理,築堤固防,附近一帶大堤,名為金堤,意為堅固如金。此堤關係黃河流域的安全,若有毀壞,不但東郡成為澤國,且下遊吳楚諸郡都將遭災。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曆代論引

朱子說:自新新民,皆欲止於至善。

解讀

修養無小事

人生的機會是由自己的長處創造的,但能否取得成功,卻往往受限於自身的缺陷。修養自新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修養無小事,在乎點滴之間的積累。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確定自己的心靈到底需要什麼,也不知道是什麼令我們不安,更無法說清我們因為什麼而浮躁。我們總是心存旁騖,不能決然地平靜下來。總有一種奮然而行卻又不知何往的無措,使自己蠢蠢欲動,卻又沒有明確的方向,就像迷途的羔羊。誰是引領我們走出迷惘的向導?

活學活用

以義理為本,以躬行為務

耶律有尚,字伯強,遼東丹王十世孫。元代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天資聰穎,器識超絕,受業於許衡,精通性理之學。曆官國子祭酒,遷昭文館大學士。卒年八十六歲,諡“文正”。

至元八年,許衡升任集賢殿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專門負責教育王公大臣的子弟。他奏請皇上批準,把他的十二名學生任命為齋長,作為伴讀,耶律有尚就是其中之一。許衡年老,回歸鄉裏後,朝廷任命耶律有尚和他的同學作為助教,接管學校的全麵事務。擔任助教很長時間之後,耶律有尚出任監察禦史,但他沒有上任。緊接著,他又被任命為秘書監丞,出知薊州。耶律有尚在薊州任上時,為政寬簡,深得民心。裕宗在東宮時,召耶律有尚為詹事院長史。自從耶律有尚離開學校後,學校的事務就再也沒有人接管,諸業廢弛,處於停學狀態。因此,朝廷以為除了耶律有尚,誰也不能繼承許衡的職務,於是,就提拔耶律有尚為國子司業。當時學館未建,沒有教學設施,老師、學生智慧金言

學生們爭著學習正道,崇拜孔孟學說,以經術為尊,以實踐為急務,最後全都成為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