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中的孩子都會有缺點或做錯事的時候,個別孩子也可能會有生理或心理上的某些缺陷,父母們最好避免當眾批評或嗬斥孩子。不要輕易地談論孩子的缺點,即使是一個善意的玩笑也不可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家長要多多發現孩子的長處,給孩子多一份尊重,實際上也是對孩子愛的一種表現。願所有的父母和長輩們在愛孩子的同時,給孩子多一份尊重。極時給予讚賞與肯定。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以他的長處來鼓勵他、督促他、推動他,讓他自覺地盡快地克服缺點,樹立自信心。對孩子要理解,要信任,任何正常的孩子都有上進的願望,凡是孩子確實盡過力而掌握不了的事情,達不到的要求,就不要以一刀切的要求去度量,應諒解孩子,幫他分析、與他討論,使之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給孩子多一份尊重,實際上也是對孩子愛的一種表現。讓孩子在被理解被尊重中健康成長。

禪意父母

一個聰明的父母,應該是既有責任感,又掌握了科學的教子方法的父母。因為人都是有個性的,孩子生活的環境不同,一定有著不同的個性,每個孩子都有他不同於別人的地方,真正高明的父母,不會生搬硬套別人的方法來用於自己的孩子,他們往往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然後在眾多的方法中選一些最適合於自己孩子的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聰明的父母不是憑自己一廂情願采取粗暴等非理性方法教育孩子,隻有和孩子成為朋友,才會讓孩子向你敞開心扉,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站對方的角度想對方的心情

鼎州禪師與沙彌在庭院裏經行(就是在一定的地方兜圈子,其目的在於避免坐禪時發生昏沉或睡眠),突然刮起一陣風,從樹上落下了好多樹葉。禪師彎著腰將樹葉一片片地撿起來放在口袋裏。

一旁的沙彌就說道:“禪師,不要撿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們就會打掃。”

鼎州禪師不以為然地道:“話不能這樣講。打掃,難道就一定會幹淨嗎?我多撿一片,就會使地上多一分幹淨啊!”

沙彌又再說道:“禪師,落葉那麼多,您前麵撿,它後麵又落下來,您怎麼撿得完呢?”

鼎州禪師邊撿邊說道:“落葉不光是在地麵上,落葉還在我們心地上。我撿我心地上的落葉,終有撿完的時候。”

沙彌聽後,終於懂得禪者的生活是什麼。

打掃,不一定就會幹淨,但多撿一片落葉,就會使地上多一分幹淨!鼎州禪師撿落葉,不如說是撿心裏的妄想煩惱。外在的大千世界有多少落葉不去管它,心裏的落葉終歸是撿一片少一片。心裏的煩惱是因為自私,是因為你想要的東西太多,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其實就是一種幸福。

現在孩子缺少的就是一種愛心。做爸媽的本身要先能做到與人共享關愛,才能以身示範,慢慢播種到孩子的心田中,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有位聰明的爸爸,從小就向自己的孩子灌輸與人分享的美德,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他的孩子十分孝順,懂得感恩別人。如果說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我一定會跟孩子談談為什麼爸媽要幫助對方?對方的苦境是什麼情況?把這種關愛盡量講給孩子聽。孩子會懂得幫助別人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幸福。

當我看完一部好的電視,我會把很多感動的故事講給孩子聽,我會盡可能跟孩子分享心得,並告訴孩子,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其實很容易也很快樂。讓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愛的溫暖。

我在帶孩子做車的時候,總會告訴孩子要懂得尊老愛幼,多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上下樓的時候經常幫助老年人拿些東西,那隻是一件小事,卻能感染孩子學會幫助他人。有一次,停水好幾天了,晚飯後十歲的兒子拿起水捅下樓去了,我沒有問他,以為是拎水去了,誰知兒子把水送到七樓的那位奶奶家裏。原來兒子放學時聽說那個奶奶家已經沒有水了,奶奶的兒子又出差不在家。當時我好感動,對兒子豎起了大拇指。讓孩子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想對方的心情,最能激發孩子體貼和無私的情懷,父母要多多把握這樣的機會教育。孩子一定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