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父母
一個自私的父母是不會教育出有愛心的孩子的,懷有自私自利之心,毫不為別人考慮的人,又怎能調教出有高尚情操的孩子呢?其實,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當你無私幫助他人時,財富就會源源不斷進到你的心中,快樂就不在遠離你。一個不懂得奉獻的人是沒有快樂的,自私的心態會將你帶進痛苦的深淵。教會孩子舍棄私心,儲蓄愛心,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真的不難。
臉色行事
在遙遠國度的一個喧鬧的城市裏,住著一位具備非凡智慧的禪師。人們喜歡從四麵八方來到這個城市,群集在禪師的禪堂外,仔細聆聽禪師的教誨。住在禪師同一條街上的不遠處有一位學者。他空有滿腹的經綸,卻苦於一直懷才不遇。
看著禪師門前車水馬龍的盛況,學者心裏很不是滋味。最終學者失去了自己應有的修養及風度,開始利用許多惡毒的批評,來攻擊這位深受眾人景仰的禪師。
學者那惡意攻擊的舉動不久就傳到了禪師的耳中。但禪師卻一笑置之,並不在意。
許多天以後,學者突然大徹大悟,深深覺得自己的行為卑劣,於是,他來到禪師的麵前負荊請罪。學者向禪師表示,他願意盡所有的力量,將曾經說過、做過的有關汙辱禪師名譽的一切行徑,用最快的速度加以澄清。
禪師聽了學者的話,伸手取過身旁的一個鵝毛靠枕,正色說道:“別的事你也不用做,我隻要求你把這個鵝毛枕頭拿到大街上,將它外麵的封套撕開,讓裏麵的鵝毛隨風四處飛。然後,我要你把所有的鵝毛,一片都不能遺漏地全都給我撿回來。”
學者想了想,訕訕地笑道:“這個……這個……我怎麼可能辦得到?鵝毛那麼輕:一陣風吹來,就不知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禪師微笑著說:“對啊,謠言一旦傳出去,豈不就像這鵝毛四處飛散一般,又怎能將那些謠言收得回來呢?所以,我們不如就讓這些事情隨風飄散吧。”
學者聆聽了禪師輕鬆的話語後,方才明了禪師的智慧深不可測,從此心悅誠服地跟隨禪師學習禪道。
鵝毛那麼輕,一陣風吹來,就不知飛到什麼地方去了,話一旦出口,就像四處飛散的鵝毛一般,收不回來。對孩子,做父母的要學會放手,讓他們在與別人的相處過程中懂得自尊、自重、自愛,懂得謙虛,懂得如何與別人交往。
我們經常說誰家孩子特別會來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會看臉色行事,人際關係很好。有時候,我們也常聽見一些父母抱怨孩子膽小、懦弱、無能,但這並不是孩子的錯。孩子軟弱的個性可能是由於父母過多地替代孩子承擔責任,不給孩子機會曆練造成的。孩子在父母大包大攬的為自己代理一切的習慣中,根本沒有機會嚐試鍛煉,這種家庭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也就特別懼怕挫折,逃避困難,喜歡抱怨。做人的心態十分悲觀。相反,那些經常鼓勵孩子依靠自己力量與智慧去迎接困難,進而戰勝困難的人則會培養出自信和自律的孩子。
大街上,剛下過雨的道路十分泥濘有一位年輕媽媽看到5歲的兒子突然摔倒,兒子哭著渴望媽媽過來拉他一把,媽媽隻是笑笑說:我知道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行,然後,就走開了。不一會兒,就看見兒子跑了過來,媽媽親了親孩子,同時,豎起了大拇子。孩子開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