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信徒道:“因為我期盼著老年時兒孫滿堂,所以我活著。”

丙信徒道:“因為有一家老小靠要我撫養,所以我活著。”

無德禪師:“你們當然都不會快樂,因為你們活著,隻是由於恐懼,由於等待,由於不得已,卻不是由於理想,由於責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責任,就不可能活得快樂。”

甲、乙、丙三位信徒齊聲道:“那請問禪師,我們要怎樣生活才能快樂呢?”

無德禪師:“那你們認為得到什麼才會快樂呢?”

甲信徒道:“我認為有金錢就會快樂。”

乙信徒道:“我認為有愛情就會快樂。”

丙信徒道:“我認為有名譽就會快樂。”

無德禪師聽後,更加不以為然,告誡信徒道:“你們有這些想法,必定永遠不會快樂。等你們有了金錢、愛情、名譽以後,煩惱憂慮也就會隨即占有你們。”

三位信徒無可奈何地道:“那我們怎麼辦呢?”

無德禪師:“辦法是有,你們先要改變觀念:金錢要肯布施才有快樂,愛情要肯付出才有快樂,名譽要用來奉獻大眾才會快樂。”

信徒們終於懂得了生活的快樂之道!

金錢隻有施與他人才會快樂,愛情隻有肯與付出才會快樂,名譽隻有奉獻與大眾才會快樂。對於孩子的可愛,父母長輩們常常對其傾注過分的愛,而容易忽視怎樣給孩子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其實,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更多的是被尊重,他們幼小的心靈,十分渴望人們的理解。因此,對待他們就應像對待朋友一樣,必須了解和尊重他們的權利和義務,享受快樂的權利,提高責任的義務。”聰明的父母,不管孩子年齡多大,都會成為他們的朋友,都能擁有與成人平等的地位。大量的事實可以說明,給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在他們建立自尊自強自信的信念方麵,就能多推進一步。成人對孩子尊重與否,對孩子的學習、成才起著關鍵的重要作用。

對孩子的關愛,更多地是表現在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父母是否能尊重孩子的獨立願望、興趣,見解、自尊和人格。將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極力希望擺脫對父母依賴,擺脫他人的意誌,甚至有些偏激。大人們越是想要他這樣做,他就偏偏那樣做。很多時候,父母的話孩子就是當耳旁風。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弄的家長不知如何是好。其實,這些都是孩子身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反映,是健康孩子發展成長的表現,父母們最好順著孩子心理發展的軌跡因勢利導,積極鼓勵孩子的獨立精神,必要時還可為其創造一些條件或稍加指點幫助,促使其獨立性的形成。尊重孩子就是幫助孩子。

不管孩子的興趣和意願,父母經常會按自己的心願來要求孩子,勢必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情緒。再小的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趣,我們應該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興趣,也就是說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不要過分地限製或者約束他們。凡是有益的興趣,都應給以尊重和積極的支持,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孩子的潛能。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和孩子民主而平等地相處,創造一個親密、坦率、熱誠的家庭氛圍,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見解,須知孩子是用自己的心、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去觀察理解世界的,雖然有時孩子的行為有些過失,但畢竟是孩子成長中的真實表現。作為父母必須耐心地注意傾聽,而千萬不能取笑或大驚小怪。要鼓勵孩子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允許爭論,當孩子見解錯誤時要說明道理,循循善誘。特別重要的就是必須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人格。被尊重的孩子,才有了自信和積極進取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