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的責任之重在於身教言教的榜樣,做一個聰明的父母,不妨從我做起。
禪意父母
聰明的父母往往會用行動告訴孩子應該怎樣生活,怎樣做人。在家庭中,隻有父母的好行為才能感染孩子。因此,父母積極的人生態度,樂觀對待生活,開朗豁達的心態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成長。教育孩子要知道,比學習更重要的事情,不是孩子的學習。而是做人的品質。當我們關注孩子的發展時,就必然要關注孩子的品行、道德和與人交往的技巧。還要懂得讓孩子感恩的心態。因為知識的學習是在生活中鞏固和運用的,單純的書本知識並不能伴隨孩子的發展,而把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內化為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勤於進取的奮鬥精神,做一個聰明的父母首先要從我做起。
真正的富有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禮佛完畢後,便信步到花園散步,碰巧看到園頭正埋首整理花草。隻見他一會兒將一些繁茂的枝葉剪去,一會兒將花草連根拔起移植另一盆中,一會兒對一些枯枝澆水施肥,給予特別照顧,一會兒又忙著鬆土,辛苦得很。
信徒不解地問道:“園頭禪師,您為什麼將好的枝葉剪去?枯的枝幹反而澆水施肥?花草好好地長著幹嗎移到另一個盆中?還要鬆土,有必要這麼麻煩嗎?”
園頭禪師道:“照顧花草,就像教育你的子弟一樣。人要怎樣教育,花草就要怎樣照顧。”
信徒聽後,不以為然地說道:“花草樹木,怎能和人相比呢?”
園頭禪師頭也不抬地說道:“照顧花草,第一、對於那些看似繁茂,卻生長錯亂,不合規矩的花,一定要去其枝蔓。摘其雜葉,免得它們浪費養分,將來才能發育良好:就如收斂年輕人的氣焰,去其惡習,使其納人正軌一樣。第二、將花連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離開貧瘠,接觸沃土;就如使年輕人離開不良環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觸良師益友,求取更高的學問一般。第三,特別澆灌枯枝,是因為那些枯枝看似已死,卻蘊有無限生機;不要以為不良子弟,都是不可救藥,輕言放棄,要知道人性本善,隻要悉心愛護,照顧得法,一定能使其重生。第四,鬆動泥土,是因泥土中有種子等待發芽。就如那些貧苦而有心向上的學生,助其一臂之力,就可使他們有機會成長茁壯!”
信徒聽後大為歎服,欣喜地說道;“園頭禪師,謝謝您替我上了一堂生動的育才課!”
“照顧花草,就像教育你的子弟一樣。人要怎樣教育,花草就要怎樣照顧。”植物接觸沃土,就如年輕人離開不良環境,接觸良師益友使其健康成長。富貴導致驕奢淫逸,再多的錢財最終是守不住的;知足者才是真正的富有,堅守道德是有誌的人;欲望與不知足是導致禍害與災難的根源。
看看現實中的許多孩子,盡管他們生活在很優越的家庭中,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沒有一個可以學習的好榜樣,漸漸地他們中的許多人卻學會了擺闊氣、鋪張浪費的惡習。而許多父母在自己有了錢以後,首先想到的是在孩子身上花錢,更是想方設法讓孩子過得更舒適、更安逸、更奢侈。久而久之養成了許多孩子的攀比心理,一個小學生,出手花錢就是百元消費,經常請同學吃喝玩樂,拿錢請同學幫忙寫作業。早戀中的中學生,更是花錢如流水,他們根本就不在乎這錢父母是父母怎麼辛苦掙來的,一旦不能滿足願望,就會走向邪路。
生活在優越環境中的孩子往往由於生活的安逸舒適而不思進取,更是失去了獨立堅強麵對生活的能力。當挫折來臨時,許多孩子以為錢是萬能的,最終會陷入苦惱而無法自拔。
有一個聰明的媽媽,雖然家裏的條件很優越,她還是把上小學的女兒送到學校住宿,她從來不給孩子零花錢,隻要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她都買回來,孩子喜歡的學習用品,她也都買給孩子,她常常告訴孩子,要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才會成為自強自立的人。隻有這樣,將來你學好本領才能立足社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真正的富有,並不是金錢上的富有,而是擁有一顆積極樂觀的人生心態,有著豐富的知識和生存的本領。有一顆對生活心存感激的心。
聰明的父母應該明白,給孩子萬貫家財不如給他自我動手能力、獨立的意誌及自強不息的精神,你的孩子才是最富有的人。
禪意父母
金錢並不是萬能的,最富有的也並不是金錢。如果我們父母隻會給孩子在金錢上的滿足,以為這樣就是愛,那你恰恰害了孩子。隻有教會孩子生存的本領,才是給孩子留下的一筆無價財富。給孩子一個獨立的意誌及自強不息的精神,讓孩子在物質不富裕的情景中學會積極向上的精神,他們才是一個真正的富翁。
仔細端詳孩子的臉
有三個愁容滿麵的信徒,去請教無德禪師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樂?
無德禪師:“你們先說說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
甲信徒道:“因為我不願意死,所以我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