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僧一邊喝茶,一邊開始抱怨越溪禪師無緣無故地打他。就在學僧這麼說時,冷不防老禪師也打了他一巴掌,學僧手裏的茶杯嘩啦一聲掉在地上。老禪師道:“剛才你說已懂得佛法儒學,隻差一些禪道,現在,我就用禪道供養你。你知道什麼是禪道了嗎?”
學僧嚇得目瞪口呆,愣在那裏不知如何回答。老禪師又追問一次,學僧始終答不出來,老禪師道:“真不好意思,就讓你看看我們的禪道吧!”說著,就把打碎的茶杯撿起來,然後拿起抹布,把剛才灑了一地的茶水擦幹,接著又說:“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什麼禪道呢?”
學僧終於體悟——“禪道”就在身邊!從此就在越溪禪師座下參學。
一個巴掌使學僧終於體悟到“禪”即“道”,“禪道”就在身邊。大多數父母都有這種經驗,怎樣跟孩子講道理都聽不進去,軟的、硬的方法挨個用過,效果也都不大,但大聲吼罵或是拿起棍子,則立刻見效。
洋洋媽是一位職業女性,她有一個10歲男孩,正上小學二年級。非常頑皮,每次寫作業都拖拖拉拉,不按時完成。有時候兩個多小時過去了,作業本上也沒寫出幾道題。每次都是洋洋媽忍耐不住後大發脾氣後,洋洋才會乖乖把作業寫完。其實,對於洋洋寫作業拖拉這一點,洋洋媽不知跟洋洋談過多少次,講述“拖拉”作法的弊端,說得口幹舌燥。他的老師在學校裏也想盡辦法改變洋洋的這種“拖拉”行為,可一直不大見效。做作業必須有人在旁邊盯著,稍不留神,他就管不住自己了,養成了很強的依賴性。萬般無奈之下,洋洋媽隻能用怒吼這一招。好在洋洋媽的這一招對洋洋還管用,洋洋雖然頑皮,但他很在乎洋洋媽的態度。一旦洋洋媽真的發脾氣,洋洋便馬上乖巧起來,迅速把作業寫完。有一次,洋洋媽到外地出差,吃完晚飯後,就接到兒子的電話:“媽媽,我今天獨立地完成了作業!”洋洋媽聽了感動得差點流淚,她充滿深情地回答兒子:“洋洋真是個好孩子,媽媽為你高興!媽媽愛你!”
個別孩子,活潑好動,不願意呆在家裏,一放學,放下書包就往外跑。無論父母怎樣苦口婆心百般教育,都全然無效。迫不得已,父母不得不采取懲罰策略,直到孩子保證以後不再重犯後而停止。有時候,適當的斥罵的確猶如當頭棒喝,能夠喚醒孩子的覺悟。
禪意父母
要使孩子有教養,從小就要明確規定一些他們應做和不應做的事。比如打人、罵人、糟蹋東西等是絕對不能允許的,有錯則立即批評。孩子受到約束和懲處,可能會一時感到不快甚至痛苦,但是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是有益的,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有位科學家說:“人類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後,終將會發現自己還有一種更大的能力,那就是愛的力量,當這天來臨時,人類的文明將邁向一個新紀元。”愛的力量是教育中最重要力量,父母的愛是博大的愛,會讓孩子刻骨銘心,永生不忘。
養成被尊重的習慣
日本的雲水僧挑水是一位有名的禪師,曾在好幾個叢林禪院住過,可以說飽參飽學。
他所住持的這一座禪院,吸引了很多的學僧信徒,但這些人往往不能吃苦耐勞,半途而廢。有一天,挑水禪師失望地對僧眾們表示,他將去行腳參學,並勸他們解散,各奔前程。此後,誰也沒有發現挑水禪師的行蹤。
三年後,挑水禪師的一位門人發現他在京都的一座橋下,與一群乞丐生活在一起。這位門人立即懇求挑水禪師給他開示,挑水禪師不客氣地告訴他:“你沒有資格接受我的指導。”
門徒問道:“要怎樣才能有資格呢?”
挑水禪師道:“如果你能像我一樣在橋下過上三五天的時間,我也許可以教你。”
於是,這位門人弟子扮成乞丐模樣,與挑水禪師共度了一天乞丐的生活。
第二天,乞丐群中死了一個人,挑水禪師於午夜時分同這位學僧將屍體搬到山邊埋了。完事之後,仍然回到橋下。
挑水倒身便睡,一直睡到天亮,但這位學僧卻始終未能入眠。
天明之後,挑水禪師對門人說道:“今天不必出去乞食了,我們那位死了的同伴還剩一些食物在那兒。”然而這位門人看到那肮髒的碗盤,卻是一口也吞咽不下去。
於是挑水禪師不客氣地說道:“我曾說過你無法跟我學習,這裏的天堂你無法享受,你還是回到你的人間吧!請不要把我的住處告訴別人,因為天堂淨土的人,不希望有別人打擾!”
門人哭著跪下來,說道:“老師,您珍重吧!弟子確實沒有資格跟您學習,因為您的天堂,弟子無法領會!”
天堂淨土,全在人心中一念。挑水禪師因心無掛礙,所以即便在乞丐堆裏如在天堂淨土,門人因為心有分別而不能領會其中的真諦。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良好品德的真諦,父母就必須要以身作則。尊重是相互的,要想讓孩子尊重父母,父母首先應該尊重孩子。而且要在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養成被尊重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