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孩子對父母有意見,有的孩子還對父母產生了抵觸情緒。家長覺得十分委屈,不明白究竟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因為是獨生子女,大部分都不缺乏物質享受,不管家庭條件如何,做父母的都盡量讓孩子吃好穿好。但物質上的滿足並不等於是對孩子全部的愛,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父母同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孩子真正喜歡的是那種既像師長,又像朋友一樣可以傾心交談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大部分父母想的更多的是要怎樣教育孩子,怎樣才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卻很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忘記了自己還是孩子的益友。父母畢竟比孩子年長很多,知識積累與生活經驗比之於尚小的孩子自然高出許多,因此,在處理與孩子的關係上,父母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平等。

平等是一種態度,也是和孩子交流的關鍵。父母既不能處處順從孩子,也不要處處壓製孩子。要與孩子在心理上保持平等,把他們當作一個獨立的人,而並非是自己的附屬品,在學習和個人興趣愛好選擇上,父母應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選擇。

在要求孩子的同時,父母不妨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做一個換位思考。要知道,每個孩子都具有上進心,都不願意自己成為落後者,不會拒絕進步。例如孩子上幼兒園後很多在家的不良習慣都沒有了,那是因為他(她)在小朋友麵前更放鬆、更主動,也更樂於參與和模仿,這就是平等的力量。強製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反抗。

和孩子做平等的朋友,父母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要在孩子麵前擺父母的權威。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問題肯定也會越來越多,這並不是一件壞事。這證明孩子開始對周圍的世界進行獨立思考了,對於孩子提出的無數個問題,不要因為厭煩就隨意地敷衍,要給予積極支持。不管有多忙,都要與孩子一起探尋問題的答案,不會的問題可以一起和孩子上電腦查詢,沒有電腦,可以到圖書館或書店查找資料,千萬不要為了保住麵子給孩子一個錯誤的答案。世界上的知識千百萬,父母也是普通人,怎麼可能什麼都了解,什麼都知道呢?誠實地告訴孩子“我也不知道”並沒有什麼可丟麵子的,並不會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與威信,相反,這會讓孩子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噢,爸爸媽媽也有不懂的啊!如果你表示出願意學習的姿態,孩子一定會很樂意跟你一起尋找答案,無形之中促進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求知的欲望,了解到學海無涯、學無止境,不懂的東西隻要你肯去下功夫,就能夠掌握。在與孩子共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父母會同孩子一樣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禪意父母

父母把各種角色都塑造得很完美是不客觀的,最重要的是態度和誠意,是否真的願意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如果是,孩子一定會感覺到父母的誠意,並發自內心地願意與父母交朋友。比那種不顧孩子需要,不管孩子心境處境如何,一律板著嚴厲麵孔,隻知道批評和訓斥的方法要快樂得多。在與孩子平等對話的過程中,父母孩子的心胸都開闊了,性格也開朗了,互教互學,不僅學到了知識,也得到許多樂趣,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也為孩子樹立了求知的榜樣。父母本身的言行舉止、品格個性對孩子的身體、智能、人際關係及靈性的成長與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願天下父母都能和孩子成為朋友,並與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