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的潛質是不一樣的,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因勢利導。孩子需要參加團體活動,不管是社團、學生活動,都能使孩子多方麵的才能得到發展,有多方麵才能的人,才能有健康的未來。重要的是要讓使孩子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一定的生存能力。在此基礎上,根據孩子的個性,讓孩子多方麵發展並在某方麵成為較專業的人才。對某些方麵有天賦的孩子,父母可以製定相應的目標,讓孩子掌握學習和創造的能力,不斷進步成為精英人才。

做父母的,要保持一顆平常心,為孩子的每一個進步感到欣喜,讓孩子在沒有束縛和壓力下成長。別因為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好就對孩子全麵否定。否則,對孩子的過高貪求,帶來的除了傷害,就是悔恨。因為考試成績不好或沒有考上大學而心理扭曲或自殺的孩子並不少,這樣的例子簡直舉不勝舉,讓人悚目驚心。如果你的孩子成不了你所謂的“龍”,那就接受他是一條“蟲”的現實,努力把他培養成一個有用的人,一個有用的才。

禪意父母

中國的父母是最願意栽培孩子的,常常用盡心思、財力、精力來培育孩子進入理想的大學,並期盼他們長大後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但由於父母太將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忽略了孩子的品德培養與能力培養。使孩子的綜合素質以及生存能力極其薄弱,變得自我,自私,脆弱。其實卷麵成績隻是孩子吸入知識的一部分檢測,並不能代表孩子總體的學習狀況。父母要學會客觀冷靜地麵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找出成績背後的因由,給與及時的支持和引導。

放下父母架子:與孩子做朋友

無難禪師原是一個江湖浪子,後來受了恩堂禪師的感化才入了禪門,終有所成。

無難隻有一位繼承人,名叫正受。正受完成學業之後,無難將他叫到跟前說:“我有一本書,這本書代代相傳,到你這裏已經是第七代了。我看你慧根不淺,決定把這本書交給你,你要小心珍藏。”

“既然這本書如此重要,您最好還是自己保存著吧!”正受果斷地拒絕了。

無難很生氣,說道:“我決定把這本書給你,是因為希望你把佛的意誌傳下去。我隻有你這一個弟子,你為什麼不接受呢?”

正受解釋說:“我接受的是你這裏的禪理,而不是你這裏的書!”

無難語重心長地說:“這本書已經傳承了七代了,不能到我這裏就傳不下去了,你還是拿去吧!”然後就把書塞給了正受。

正受沒有辦法,隻好接過書,然後把它扔到了火爐中。

無難看到徒弟這樣,頓時怒從心中來,不禁吼道:‘“你在幹什麼?”

“你在說什麼?”正受也吼道。

無難望著徒弟,突然感覺到自己老了,但他可以肯定的是“法”

仍會傳承下去。

“我隻有你這一個弟子,你為什麼不接受呢?”“我接受的是你這裏的禪理,而不是你這裏的書!”對於家長來說,所有的意圖都是善意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好,而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莫過於父母的言傳身教,以及與父母平起平坐的對等交流。

一個稱職的家長,就要善於擔負多種角色,可以是嚴父,可以是慈母;可以是良師,可以是益友;可以是家政服務員,可以是心理診療醫生;可以是棋友,可以是陪練員。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能夠站在孩子的身邊,將自己的手默默遞給孩子。擔負的角色越多,和孩子的距離就越近,溝通也越容易,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越親切,您自己也生活得越快樂,對人生的感悟也就越來越透徹。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提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