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老師教育我”活動舉例:
(1)演講:《人生路上的領路人——感謝您,老師》。
(2)征文:《給老師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長的搖籃》。
(3)小報比賽:《我愛我師》。
3.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
要對自己的同學感恩。因為他們不僅在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著自己度過了十多個春夏秋冬,更與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獲得歡樂和充實。
“感謝同學幫助我”活動舉例:
(1)“我為同學做一事”。
(2)“今天我值日”活動。
(3)寫一篇你受挫折後得到同學幫助的故事。
(4)回憶對自己幫助較大、恩情較大的一位同學,然後通過一封書信、一次電話、互聯網等通訊工具表達你的感恩心情。
感恩教育勢在必行
1.家庭方麵的問題
父母不僅為孩子創造了養尊處優的生活條件,更為他們提供了眾星捧月的生活氛圍。隻要兒女過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根本不求什麼回報,使本來應為雙向互動的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情感,成為僅是父母對兒女無私奉獻愛的“單邊行動”。父母的過度溺愛,使不少孩子對來自長輩的愛麻木了;孩子過分依賴父母,使他們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現在許多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勞,肆意揮霍父母的血汗錢,養成了惟我獨尊、驕橫任性的壞習慣。父母的溺愛使他們成了不懂感謝、不願感激、不會感動的“冷漠一代”。
要使孩子懂得:感恩意識不僅是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2.學校方麵的問題
多年來,我們的教育更多地是在關注升學率和就業率,教學成績成了學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一些高校過於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有些學生自私自利、缺乏修養、情感冷漠,這與高校德育落實不夠,尤其是忽視感恩教育有關。
要使學生懂得:學會感謝他人是一種處世哲理,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中國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知恩感恩是堅持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碼的要求。比如讓學生回憶對自己幫助較大、恩情較大的一個人,然後通過一封書信、一次電話、互聯網等形式表達出自己的感恩之情。
3.社會方麵的問題
現在社會上各種不良現象的影響,拜金主義思想的泛濫,奉獻社會的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報答,給涉世之初的孩子帶來了不少負麵效應。對此我們必須給於高度的重視,並予以正確的引導。
要使少年兒童懂得:沒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別人的幫助,也沒有人窮得不能在某方麵給他人幫助。感謝他人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各個方麵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隻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會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去回報社會。
學會感謝他人是一種愛的教育,情商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精華之所在。學會感謝他人是感恩教育的先導,融合家庭關係需要感恩教育;發展教育事業需要感恩教育;企業參與競爭需要感恩教育;構建和諧的社會需要感恩教育。總之,社會呼籲感恩教育!
具體做法如下:
◆感激幫助過你的人,因為他解決了你的問題。
◆感激支持過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困難。
◆感激傷害過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誌。
◆感激絆倒過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腳。
◆感激欺騙過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視過你的人,因為他覺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遺棄過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的獨立。
◆凡事感激,學會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