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習慣五:牢記自己的責任(2)(2 / 2)

強化青少年責任感的基本原則

青少年公民責任感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一項係統的工程。因此,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發展性原則

21世紀的教育最突出的特點是著眼於青少年的全麵發展,包括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人才,這一趨勢決定了我們責任感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青少年適應社會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品質。

2.科學性原則

任何一種發展目標的製訂都要有科學性,責任感教育的目標和要求的製訂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的發展學說的理論,遵循青少年的發展規律,符合青少年的發展需要。對每一個階段的青少年提出的責任教育目標,都要遵循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科學規律。

3.係統性原則

係統性原則即責任教育目標的製訂要體現教育體係,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層次。製訂各個年級的目標時,既要注重階段目標符合青少年的年齡特征,又要注重各階段目標的連貫性和完整性,要做到循序漸進、由低到高。

4.持續性原則

通過研究發現,責任感的教育,不是一勞永逸、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持續教育,堅持不斷。類似於非晶體現象,隻要有懈怠、有放鬆、有鬆一口氣的現象,就會出現責任感淡漠的後果。

5.操作性原則

即目標要有可行性,能夠根據各階段的目標製訂相應的教育內容,設計出具體、可行的教育方案。同時,對青少年的責任感的培養,不能停留於口頭的說教,而應滲透於教育的各個方麵中,滲透到學校管理中,滲透到平時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課堂教學中去,滲透到學校開展的活動中去。

6.參與性原則

即對青少年責任感的培養,要對青少年多參與、多體驗、多實踐,避免知與行的脫節。與此同時,在評價方式上,要注意多引導,多鼓勵表揚,使學生樂於接受教育。

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權利,讓他們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翁作用,自己決定養成哪些好習慣、改正哪些壞習慣,自己決定采用哪些方法,並主動學會與成年人的合作,這應當成為習慣教育的基本方針。

實踐證明:盡管今天的孩子在習慣養成方麵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們要充分看到在他們的身上的閃光點,至少在五個方麵對成人世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如樂於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獨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有較強的平等意識、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公民意識、環保意識;求實精神突出;積極休閑、興趣廣泛等等。對此,我們應該給於充分的肯定、積極的鼓勵和善意的引導。

一個從小受到良好責任教育並有責任意識的人,比沒有責任意識的人成長要快得多,且長大後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較容易有所作為。因此,加強道德修養,必須從“責任”二字做起。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認識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長,盡快地承擔起“天降大任於斯人也”的社會責任和曆史責任。

具體做法如下:

◆摒棄重自我、輕社會,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堅持國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高於一切的人生觀、價值觀。

◆克服重利益、輕抱負,一心追求金錢和物質利益的庸俗思想。注重愛心培養和人本主義教育,樹立先進典型,弘揚優秀文化,開展獻愛心活動,加強監督檢查。

◆改變重索取、輕回報,隻要求父母、老師、他人為自己服務,滿足自我各種需要,而不考慮他人的個人主義思想。鼓勵青少年在班級裏找到自我,堅持個人服從組織,積極為集體承擔責任,努力培養為集體增光的責任感和責任心。

◆糾正重眼前、輕長遠,脫離社會需要,片麵追求自我選擇、自我實現的思想。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把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和遠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標聯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