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也門的石油淵源(2 / 2)

1997年開始,多家中國石油公司開始到也門開展工作。但是這些公司先後都向我反映,說在招標過程中拿不到標,進展很不順利。後來中國公司退而求其次,開始選擇一些小的項目進行招標。

即便是這樣,也還是遭到了西方公司的阻撓。一家中國石油公司後來中標了一個小項目。但是很快,以法國公司為首,聯合英國和美國公司向也門政府施壓,要求中國企業不得進入也門的石油領域。已經中標的中國公司必須退出,需要也門政府支付的違約金可以由西方石油公司來支付。

即便是這樣,他們還不滿足,希望徹底地趕走中國的公司。1998年農曆春節那天上午,我突然接中國石油物探局駐也門辦事處的電話:“大使先生,大年初一真不好意思。但是我們必須得麻煩你了。”我說怎麼回事?他們就告訴我說,他們接到通知,說是被告知公司在也門的注冊時間過期了,必須立刻出境,否則也門警方就要把公司的人都捉起來。希望我們大使館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結果我們大使館大年初一也沒過好,先找到他們的石油部長,然後又麵見他們的總理,明確告訴他們,這樣驅趕中國公司是絕對不行的。也門政府也是考慮到和中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沒有做出太過分的事情。這個案子就這樣被壓下來了,後來也再沒有人提起。

這個我們也看出來,也門內部的一些腐敗行為給了西方公司驅趕中國企業提供了便利條件。盡管中國石油物探局沒有被驅逐,但是其在也門的工作也被迫停滯。我認識到,必須通過兩國高層之間的交流,才能徹底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

高層訪華帶來的契機

在發生驅逐中國公司事件後不久,就是也門總統薩利赫的訪華行程。在籌備薩利赫訪華的過程中,我著重向國內提出了加強中也石油合作的工作建議。同時也在積極做也門方麵的工作,尤其是薩利赫的工作。

在與薩利赫的會麵中,我向他著重提出,中國方麵希望加強同也門在石油領域合作,希望通過他的這一次訪華,可以開啟雙方在石油領域合作的良好開端。這是合作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兩國建立一個成熟的合作機製,讓合作走上一個健全的軌道。

在做工作的過程中,我並沒有過多的提及中國企業在競標上遇到的問題。這並不是一種回避,而是通過宏觀層麵框架的確立,來解決微觀層麵的問題。

1998年2月,薩利赫總統訪華。江澤民在會談中正式提出了中國和也門在石油方麵的合作。因為我早已和薩利赫在這一方麵有過交流,所以薩利赫總統早就有了準備,也門政府內部也統一了意見,是歡迎中國石油企業的。因此,江澤民的提議得到了薩利赫總統的積極響應。最終雙方形成一個有關石油合作的會談紀要。

接下來就是我來落實工作了。薩利赫回國之後,也門和中國有關石油方麵的合作具體交給了當時的副總統哈迪(現任也門總統)負責。哈迪對我說:“我沒有去過中國,想去看一看,希望你能給我促成。我這次去的目的,就是落實總統薩利赫訪華的成果。”

我說好,並立刻向國內報告。成行之前,我給國內和哈迪都提了一個建議。就是讓哈迪帶上也門的石油部長和石油方麵的專家到中國的石油工地做一個實地的考察。後來哈迪和國內方麵都聽取了我的這個建議。1999年的3月,當時的國家副主席胡錦濤邀請了哈迪到中國進行訪問,也門的石油部長也一起到了國內。

哈迪和也門的石油部長到了中國之後,訪問了河北涿州。那裏是中國石油物探局的所在地。他們到那看了物探局的設備、技術,和勘探方麵的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回到也門之後,石油部長對我說:“我們沒想到中國的石油技術已經發展到這麼好的水平了。”

應該說這次訪問對也門石油工業震動很大,以前他們不了解,都是西方公司告訴他們說中國的技術不行。現在親眼所見之後,才知道中國的技術水平已經今非昔比。而且中國人在他們看來更加誠懇,政治上關係更親密。

哈迪回國沒多久就告訴我:“這次訪華非常成功,感謝大使給我做的安排。我去看了你們的涿州,水平真的很高。我們政府已經決定,把一個石油區塊的勘探權交給你們的公司。”

不過,我並沒有能看到中國的石油公司第一次進入到也門的石油區塊,1999年的11月,我就調任到了敘利亞擔任大使。

自那之後,中國的石油公司開始陸陸續續進入也門的石油市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中原油田、江蘇油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等已在也門開展石油勘探和鑽井業務;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國際勘探開發公司已參股S2區塊進行勘探開發,江蘇油田對也門1區塊進行風險投資等等。

可以說,如果沒有1998年和1999年的兩次也門高層訪華,中國企業想要獨立在也門的石油勘探市場上有一番作為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金錢、經曆,甚至要麵對許多未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