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麼樣的環保理念可以服人(1 / 2)

什麼樣的環保理念可以服人

影評

作者:宋鐵軍

陸陸續續看了一些環保紀錄片,發現內容上有這樣一些共性:一、對發展和增長方式,對人類生活和消費方式的批判和反思;二、對政府政策和能源巨頭的抨擊;三、各種觸目驚心的數據和振聾發聵的觀點。得出的結論也基本如此:人類自身的行動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未來。解決之道是低碳環保。

2009年上映的英國環保紀錄片《愚昧年代》(The Age of Stupid),被人稱為是《難以忽略的真相》之後重要的力作。該片把環保紀錄片的以上共性發揮到了極點,但觀眾和評論界對此的反應出現很大分歧。有人說它一針見血毫不留情,也有人說它聳人聽聞嘩眾取寵。

兩場抗議

本片在七個國家拍攝,曆時三年,選取了六個人物,穿插了很多背景資料和動畫。有兩個片段值得最先向讀者介紹。

這兩個片段的主人公有一段交集。英國風電發展商皮埃爾一家到法國勃朗峰冰川旅遊,向導是82歲的法國老人費爾南多。在影片中,他們兩人分別被卷入了抗議活動。

皮埃爾從事發電已經超過15年,2005年,他推動一個項目,在英國中部的貝德福德地區建造15座風力發電機,一年可提供130萬瓦的電力。但這一項目引發了當地居民的抗議。而據調查,70%-80%的英國人支持風力發電廠,隻是不要建在自家門口。

居民反對的理由是:影響景觀、破壞曆史遺跡、導致當地地產貶值,還有的擔心有噪音(但附近就有一個世界知名的直線加速賽車場),還有居民說,開車時看到這些風車在轉動會無法專心。

項目被拖了15個月,皮埃爾被迫做了妥協,將風機數量從15座減少到9座,並努力與當地委員會和居民溝通,說明清潔能源的意義。他對委員會成員說:“如果你們批準了這個項目,就展現了勇氣和領導魄力,以後回頭看這個決定,一定會說:感謝上帝,我們當初答應了。”

但是,委員會還是否決了這個項目,投票結果是10票反對,1票讚成。理由是,風機在這一片美好風景中太過顯眼,會減少民眾散步的樂趣,也會為曆史遺跡帶來負麵影響。

被這一項目折磨得精疲力竭的皮埃爾看到投票結果後怒不可遏,忍不住爆了粗口:“你們僅僅為了影響散步就否決了這個項目,讓我怎麼TMD跟中國人、印度人談可持續發展?!”

皮埃爾在接受采訪時說,居民的反對運動,已經使英國80%的風力發電計劃擱淺,如果這些項目上馬,英國的清潔能源比重會占到10%。

風場選址地二戰時曾是空軍基地,皮埃爾感歎道,當時,有些飛行員從這裏起飛就再沒有回來,那時為了勝利大家可以赴湯蹈火,現在,麵對日益嚴重的全球變暖問題,需要這種犧牲奉獻。

一個投反對票的中年女人則說:“我們是地球的一份子,可是風機看起來破壞了美感,我們還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畫麵上她笑得很勉強。

而在法國,老向導費爾南多則在準備參加一場抗議活動。早在1963年,勃朗峰隧道就開始建設。當地人一開始不太注意,後來發現貨車越來越多,道路也拓寬至四條車道。現在每天有四五千輛車經過這條道路。一部分車從法國北部裝著馬鈴薯穿過隧道,去意大利(費爾南多稱是遠在天邊的意大利),加工成馬鈴薯泥再運回來。牛奶也是一樣,將牛奶運出去,製成酸奶再運回來。“瘋了,真的是瘋了。”

現在,當局計劃將隧道擴建一倍,當地人終於被激怒了。他們組成了抗議團隊,對卡車說不。“這樣才能減少那些不必要的運輸。整個團隊都很拚命,但我們的人數還是不夠,也不知道有沒有這種能力,可以去影響修建道路的人。”皮埃爾說。

資源詛咒

各個利益團體因為環境議題引發衝突,是《愚昧年代》的關注點之一,以上兩個案例,在影片中還算是平和的。有評論認為它比《難以忽視的真相》更嚴厲,有更警世的激辯,更大膽,更極具挑釁性,這也是影片最大的爭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