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數據時代的城市燃氣企業業務模式創新(2 / 3)

“大數據”機遇

“大數據”可謂近年來最耳熟能詳、也最被濫用的IT詞彙。依據麥肯錫的分析,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人們對於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對城市燃氣這樣的傳統行業來說,“大數據”所能提供的管理效率提升和業務邊界拓展的可能性,可謂充滿了想象空間。

根據業界對大數據特征的歸納,主要有四個層麵,即:數據體量巨大。大數據的起始計量單位至少是P(1000個T)、E(100萬個T)或Z(10億個T);數據類型繁多。如,網絡日誌、視頻、圖片、位置信息等;價值密度低,商業價值高;處理速度快(業界也用四個“V”來予以歸納,即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大量、高速、多樣、價值)。存儲和“雲計算”讓原本無法實現的運算需求成為可能。

比對這四大特征,城市燃氣企業的數據可能並不完全符合,尤其是受製於燃氣行業特點、技術和應用領域,數據類型相對單一,但並不影響城市燃氣企業基於完備的客戶信息,以及在充分利用外部數據的基礎上,在以下幾方麵提升管理效率、挖掘全新的商業機會。

其一是成本管理。城市燃氣企業是一個較為典型的資本、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原有的管理工具條件下,用戶的形象在企業眼裏是同質的,需求也是無差別的。但實際上,不同的用戶群體(年齡、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差異等),其對燃氣服務的需求是迥然不同的。基於完備的用戶數據庫,尤其是一定時期的數據積累,企業可以據此分析不同類型用戶對燃氣服務的需求,從而實現對用戶的分類管理。對於年輕、受教育程度高、收入水平高、信用記錄良好的用戶,可采用用戶自行讀數、自助繳費、網上服務等用戶自服務模式,既可以提升其消費體驗,還能夠降低服務投入;而將人力資源更多地投入到那些年齡偏大、對支出敏感、或存在竊氣可能的用戶上,一方麵滿足其對服務的強需求,另一方麵減少企業收入流失。同時,根據各類用戶在城市不同區域的分布情況,合理優化營業網點,變“重資產”為“輕資產”。此外,還可根據各樓盤燃氣消費曆史數據分析和物業管理情況等,與物業等開展燃氣抄表合作等(如萬科的小區,其物業管理極為精細化,與其開展燃氣抄表合作,形成樣板模式,並逐步推廣)。通過數據分析,對用戶進行分類管理,對外開展合作,將好鋼用在刀刃上,降低成本,提高用戶滿意度、管理效率和營收。實際上,根據埃森哲的研究,很多供應商隻需解決重大的消費者“不滿因素”,就能將其可控性業務支出降低30%——埃森哲甚至專門為此創造了一個名詞,叫“不滿意經濟學”。

其二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城市燃氣企業的生命線,尤其是城市燃氣逐步天然氣化以後,天然氣泄漏後易發生燃爆事故的特點,使得燃氣安全管理正逐漸演變為重要的公共安全問題。而用戶燃氣器具的狀況對燃氣安全至關重要。統計顯示,大多數安全用氣事故是因為非安全型燃氣器具或非金屬軟管導致。但很多燃氣企業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鴕鳥心態,不將用戶的燃氣器具納入管理,認為那屬於燃氣器具企業的事。實際上,燃氣企業可以以相對低的成本采集並形成完備的用戶數據,將用戶的燃氣器具品牌、年限、工況等基本情況納入管理(如每次進門抄表、安檢時,有意識地予以采集,多接觸點、統一平台,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即可形成基礎數據,並根據用戶的報修等曆史記錄,形成對該用戶用氣情況有較為係統的了解),針對使用非安全型、臨近甚至超過判廢期的燃氣器具的家庭,開展針對性的安全宣傳,提醒其注意用氣安全,敦促其及時更換。這種定向宣傳,其效果將優於撒胡椒麵式的大眾媒體宣傳。同時,用戶燃氣器具相關數據信息也為燃氣企業產業鏈拓展帶來機會,下文將專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