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岩氣新兵的中期考
產業·市場
作者:徐沛宇
從2012年1月國土資源部公布第二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結果至今,已經過去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這場中國首次競爭性出讓油氣區塊的招標讓人印象深刻,有的企業拔得頭籌,也有的企業遺憾地铩羽而歸,隻能寄望於下次再戰。
然而,傳聞中的第三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卻一推再推,截止發稿時,國土部方麵仍未發布第三輪招標的消息。有業內人士認為,第二輪招標的成果並不如預期的好,各方對第三輪招標的熱情似乎已有所降低,這可能是新一輪招標難以啟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回顧第二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的情況,當時共產生了19個區塊16家中標企業,其中中央企業6家、地方國企8家、民營企業2家,而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此前幾乎從未涉足過頁岩氣勘探開發。
第二輪招標中標企業獲得的頁岩氣探礦權有效期為3年,也就是說,中標企業的勘探日程已經快要過半。《能源》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些中標的頁岩氣新兵們勘探情況普遍難言樂觀,沒有一家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
與此同時,傳統的油氣巨頭在頁岩氣勘探開發上已屢建功勳。中石化涪陵頁岩氣田日產量已經超過270萬立方米,預計到2017年可實現100億立方米年產能。
在此情況下,有分析人士擔憂,頁岩氣探礦權招標的意義是形式大於實質,勘探開發的重擔仍然隻有中石油和中石化才能擔當。
那麼,這些頁岩氣新兵們,在這過半的勘探曆程中,到底得到了哪些經驗,又遭遇了哪些教訓?未來第三輪招標前景會是怎樣的?而國土部對第二輪中標的區塊實行合同管理的方式,即企業獲取礦權之後需與國土部簽訂合同,如果在三年勘探期內進展不順利,國土部將按比例收回礦權,或將其轉讓。那些第二輪中標的企業會否麵臨區塊被收回的危險呢?
拓展產業鏈的央企
在第二輪頁岩氣探礦權中標的央企中,華電無疑是最惹人注目的,其一舉中標五個區塊,包括華電煤業中標的貴州綏陽區塊、華電工程中標的湖南花垣區塊、華電湖北發電有限公司中標的湖北鶴峰和來鳳-鹹豐區塊,以及華電持有80%股份的湖南省頁岩氣開發有限公司中標的湖南永順頁岩氣區塊。
華電集團副總經理鄧建玲還曾在第二輪招標勘查證許可證頒發儀式上代表中標企業意氣風發地發表講話,突顯出華電的氣勢之盛。華電的目標很明確——要在非油氣央企中占據頁岩氣開發的領先地位。
獲得探礦權後,華電集團高層多次在公開場合宣講華電進軍頁岩氣的戰略,其最主要的目的其實就是為燃氣電站獲取氣源,拓展產業鏈。“搞火電的不搞煤、搞燃氣發電的如果沒有補充的氣源,很難維持可持續發展。”鄧建玲曾如此說道。
為了進入頁岩氣產業,華電的準備工作從2011年上半年就已經開始。時任華電工程公司副總經理謝春旺撰寫的一篇文章中透露,華電集團2011年上半年啟動頁岩氣勘探開發的前期調研;2011年底到2012年,華電集團高層帶隊到北美,考察、調研頁岩氣開發工作,在2012年集團公司年中會上,公司管理層明確提出“要把頁岩氣開發提升到集團公司戰略高度,舉公司之力加快推進。”
在2012年年底獲得探礦權實質性進入頁岩氣領域後,華電正式開始施展拳腳。據《能源》記者了解,華電工程油氣開發分公司是華電集團頁岩氣開發的主體和實施單位,華電積極組建了自己的油氣專業管理和技術隊伍,其中很大部分是專程從外部聘請的專業人士。
有公開消息稱,華電集團計劃投資約27億元對中標區塊進行勘查開發。某位接近華電集團頁岩氣部門高層的人士對《能源》記者透露說,華電的頁岩氣勘探進展很不順利,投資金額還未達到其預計的十分之一,其管理層缺乏對頁岩氣勘探的經驗導致了勘探進度比較緩慢。“雖然你可以找油服公司來施工來打井,但勘探方案是必須要自己做的,如果缺少經驗的話方案自然做起來不順。”該人士說。
《能源》記者日前致電華電集團希望了解相關情況,但並未核實到以上信息。華電方麵表示,不便向媒體透露頁岩氣勘探的相關情況。
不過,就在今年4月,華電集團將其負責頁岩氣勘探開發的油氣開發分公司由三級子公司提高為二級子公司,表明華電對頁岩氣開發的信心和決心依然強大。
除了華電等在第二輪招標中獲得頁岩氣區塊的電力央企之外,還有一家電力央企——華能集團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也投入到頁岩氣勘探開發行業。
在國土部去年進行的第二次頁岩氣探礦權招標中,華能集團盡管一無所獲,但其先後與安徽、湖南兩省簽署了頁岩氣開發的戰略協議,並且通過兩次股權轉讓,收購了重慶礦產公司65%股權。重慶礦產公司則在第二輪招標中獲得了重慶酉陽東頁岩氣區塊的探礦權,該區塊勘查麵積約1002.89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