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求人辦事的敲門磚
事無巨細,有時細節的作用能發揮極大的能量。所以,記住人際交往中的細節是做人聰明的手腕和做事聰明的手段。
注重他人的細節就會得到他人的尊重。不論在工作或生活上,如果你想消除對方的戒備心,使對方對你產生親近感,你就應該記住與他有關的一些細微事情,並找機會說給他聽。在交友辦事的過程中,如果你能記住對方的一些細小之事,他就會對你消除戒備心,並產生強烈的信任感。了解他的一些細小之事,對方就會覺得你很重視他,這樣別人才會樂意與你交往,樂於幫你辦事。對方的細小之事,就成了你辦事的敲門磚。
美國第29任總統羅斯福能眾望所歸地當選,就得益於他記得所交往的人的一些細小之事。
有一天,一個名叫艾摩斯的黑仆的妻子問羅斯福總統先生,鵪鶉是什麼樣的鳥?因為她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鳥。總統不厭其煩地詳細解釋。當天傍晚,她家的電話響了,艾摩斯黑仆的妻子趕緊跑去接,原來是總統打來的。告訴她在她家屋外的草地上,正有一對鵪鶉停在那兒,叫她從窗戶往外看。他為了這麼微不足道的小事,還特地打電話來,充分表現出總統先生關懷他人的品格。
細節往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格。作為一個總統竟能記得與仆人交往的細小之事,並能時時放在心上,這會讓屬下更加地信任他,更加心甘情願為他效力。
凡是出色的政治家都很注重細節。例如,見到隻有一麵之交的人時,他會親切地叫著對方的名字說:“某某,好久不見了,你好嗎?”等等,實際上,別說對方的名字就連相貌也未必記得,但是他會通過秘書知道對方的名字,結果就好像他還記得對方一樣。如果知道對方是某重要人物的兒子,他就會馬上和他握手,拍著他的肩頭以表示親近。此時他也不會忘記詢問對方父親的近況:“你父親最近身體好嗎?”他深知這微不足道的一點關心會使對方信任他,日後必有益處。
在一般情況下,隻有相當熟悉、親近的關係才稱呼對方的名字,或者詢問對方父母是否安康。稱呼對方的名字或詢問對方父母是否安康往往會使對方深受感動,使他感到“這個人很關心我”,被親切稱呼名字後又被輕輕拍打肩膀的人很快就會信任他,最後成為他的強有力的支持者。
美國郵政總局局長法利能叫出5萬多人的姓名,能記住與別人交往的許多細小之事。他每到一處都高朋滿座,而他不僅可以和許多人攀談聚餐,還能拍著某人的肩膀,了解他的太太和子女的近況,詢問他家後院裏種植的蜀葵長得如何,等等。
有一位學者曾經說過:“一種既簡單但又最重要的獲得好感和信任的方法,就是牢記別人的姓名。”善於記住別人的姓名,既是一種禮貌,又是一種感情投資。姓名是一個人的標誌,人們由於自尊的需要,總是最珍愛它,同時也希望別人能尊重它。
有一次,李玉去一個單位辦事,因為沒有熟人,也沒有什麼用得上的關係,所以所求之事並沒有辦成,他失望地走出了這家單位。在單位大門口,他意外地遇到了一個人,似曾相識,好像在哪裏見過,當那個人走近時,他突然想起來在一次文化沙龍上見過這個人,這個人是一個雜文家,當時在沙龍上作了演講。李玉主動與對方搭訕:“您就是某某作家吧?”對方一聽李玉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停了下來,十分友好地問:“正是在下,請問先生怎麼稱呼?”李玉說出自己的姓名,又對那個作家說:“上次在文化沙龍上,我聽了您的演講,您講得真好。”
接著,李玉說出了演講中的一些細節。例如,主辦者如何向大家介紹,中途有人如何提問,以及這個作家的演講內容,等等。這個作家見李玉連一些細節都記得這麼清楚,心裏樂滋滋的,信任感油然而生。他笑著對李玉說:“沒想到你聽得這麼用心,有些細節我自己差不多都忘了。”接著他問李玉來這裏是不是有什麼事。李玉把要辦之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作家聽了後說:“這是小事一樁,我幫你打個招呼就行了。”
在任何語言中,一個人的名字對他本人來說就是最親切、最甜蜜的字眼。記住別人的名字,是對別人的重視和珍惜,因為你叫得出對方的姓名,了解他的一些細小之事,對方就會覺得你很重視他,這樣別人就會樂意與你交往,樂於幫你辦事。李玉因為參加了那次文化沙龍,對方雖然並不認識他,但因為他注意了沙龍上尤其是那位作家的一些細小之事,就這樣順順利利地把事情辦好了。
每個人都喜歡被別人關注,因此記住與人交往中的細節是你獲得別人信任和好感的基石,是你踏上成功之路的必勝法寶。
對方的細小之事,是你辦事的敲門磚。記住與人交往中的細節是你獲得別人信任和好感的基石,是你踏上成功之路的必勝法寶。
架子放低事才好辦
軟磨硬泡,給人一種厚臉皮的感覺。可你知道嗎?很多時候,軟磨硬泡是獲得成功的一大法寶!軟磨硬泡這一計,包括兩層含義:首先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然後是把軟磨硬泡功夫做到家的技巧。
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種美麗的動物——獵豹。它跑得飛快,捕捉獵物總是得心應手。獵豹捕獲獵物,主要靠非凡的速度。獵豹為什麼能一直保持高速奔跑呢?因為獵豹一旦鎖定目標,就不會輕易放棄,也不會中途改變方向去追逐其他獵物,即使新的獵物近在咫尺。獅子跟獵豹不同,追逐獵物時,它們以家族為單位,三五成群,有的負責追趕,有的負責接應,有的負責攔截,因此總能如願以償。獵豹更像一位獨行大俠,單槍匹馬,風馳電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獵豹的精神,在當今社會更值得我們學習。
追求理想,不但要有恒心,更要有不受環境左右的定性。要像獵豹那樣,從不會因迷戀沿途的風景而放棄自己的初衷。
有時候請別人幫忙,別人能辦,可就是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敷衍你,讓你無可奈何,無計可施。這種情況下,有些人打退堂鼓,迅速撤退,也不再發動進攻了。但也有一部分人性格頑強,他們軟磨硬泡,友善地磨著對方的時間,賴著對方的情麵,甚至霸占著對方的地盤,不答應就是不撤退,不把事情辦成就是不回頭,使得對方想發火都找不到借口,最後不得不答應他的要求。
“軟磨硬泡”的特色是以比較消極的形式來爭取積極的效果,通過自己的耐心,消耗彼此的時間和精力,給對方施加一定的壓力,以自己頑強的毅力、思想和感情影響對方,以至改變對方的態度。
一位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到一家餐廳去拜訪這裏的店主,店主一聽到他是保險公司的人,笑臉在瞬間就收了起來。
“保險這玩意兒,根本沒有什麼用處。為什麼呢?因為必須等我死了以後才能領到一些錢,這有什麼用呢?”
“我不會浪費您太多的時間,您隻要給我幾分鍾讓我為您說明就好了!”
“你看到了,我現在很忙,如果你的時間太多的話,為何不幫我洗洗碗和盤子呢!”
店主原來隻是以開玩笑的口吻戲謔他,沒想到這個年輕的業務員真的脫下西裝,卷起袖子開始洗了。老板娘被嚇了一跳,大聲地對他喊道:“你來這一套也起不到任何作用,我們實在是不需要保險!所以,不管你怎樣說,怎麼做,我們也絕不會去投保,我看你還是別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了!”
保險員以後每天都來這家店裏洗碗和盤子,店主還是鐵石心腸地告訴他:“你再多來幾次也沒用,你也用不著再洗了,如果你不是個傻子的話,趁早找別的人家吧!”
但是這位有耐心的業務員依然天天來這家店裏洗,10天、20天、30天過去了。到了第40天的時候,這個討厭保險的店主終於被這個青年的耐心感動了,最後答應投高額的保險。不僅如此,他還替這位有耐心的年輕人介紹了不少生意!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求人辦事如果一見釘子就退縮,肯定成不了事;光有蠻心還不行,你得表明自己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軟磨硬泡隻能是手段,要成功,還得用真誠感動對方。換句話說,就是要設法軟化對象,要注重分寸,要不溫不火,絕不能讓人家不耐煩。
運用軟磨硬泡的方法,臉皮不能太薄。有些人就是因為臉皮太薄,自尊心又強,一旦人家拒絕,就會感到臉紅,感到羞辱、氣惱,要麼與人翻臉爭吵,要麼拂袖而去,再不回頭。看起來這種人有幾分“你不給辦就拉倒”的“骨氣”,實際上,這是過分脆弱的表現,他們隻顧麵子而忽視了自己的目的。
好事多磨,想成就好事,就得耐下心來慢慢磨。在磨的過程中,幽默可以說是最好的潤滑劑。對付軟磨硬泡中的尷尬,笑聲和幽默最有效,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即使人家有點不耐煩,也不好發怒。對方還很可能會被你的笑臉打動,答應你的要求。
求人辦事的時候,如果你有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氣勢,那麼這個不想給你幫忙的人最後不是被你感動,就是不想再讓你浪費他的時間,你所要求的事他很可能就答應了。所以,當你看到他拒絕的時候,不妨多“磨”一下。
不把人鎖定,就不會把事搞定
有病不能亂投醫,求人辦事之前,一定要對對方的情況作客觀的了解。隻有知己知彼才能針對不同的對手,采取不同的會談技巧。辦事時要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說話不看對象就達不到求人辦事的目的,就不能順利地把事情辦好。因此在求人辦事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各種人的身份地位、性格愛好和心理狀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並把握分寸,才能把事情辦好。
有個叫許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鄉人。魏明帝察覺之後,便派人去抓他。他的妻子在他即將被帶走時,趕出來告誡他說:“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讓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於哀情求饒。因為,依皇帝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隨便以情斷事的,皇帝以國為大,以公為重,隻有以理斷事和以理說話,才能維護好國家利益和作為一國之主的身份地位。
於是,當魏明帝審訊許允的時候,許允直率地回答說:“陛下規定的用人原則是‘唯賢是舉’,我的同鄉我最了解,請陛下考察他們是否合格,如果不稱職,臣願受罰。”魏明帝派人考察許允提拔的同鄉,他們倒都很稱職,於是將許允釋放了,還賞了他一套新衣服。
說話要考慮對方的身份地位,許允提拔同鄉,根據的是朝廷製定的薦舉製度。不管此舉妥不妥當,它都合乎皇帝在其身份地位上所認可的“理”。許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難於求情,卻可以“理”相爭,於是叮囑許允以“舉爾所知”和用人稱職之“理”,來規避提拔同鄉、結黨營私之嫌。
求人辦事,除了要考慮對方的身份以外,還要注意觀察對方的性格。一般說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往往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情等流露出來,如:那些快言快語、舉止簡捷、眼神鋒利、情緒易衝動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熱情、活潑好動、反應迅速、喜歡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開朗的人;那些表情細膩、眼神穩定、說話慢條斯理、舉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穩重的人;那些安靜、抑鬱、不苟言笑、喜歡獨處、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為人師的人,往往是驕傲自負的人;那些懂禮貌、講信義、實事求是、心平氣和、尊重別人的人,往往是謙虛謹慎的人。對於這些不同性格的交往對象,一定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我們在辦事時,雖然被求者的情況有種種不同,如對方的興趣、愛好、長處、弱點、情緒、思想觀念等,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內容,但身份與性格無論如何都是很重要的“情況”,不得不優先注意。因此,我們在求人辦事之前,一定要對辦事對象的情況作客觀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