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改革的途徑(1 / 2)

淺析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改革的途徑

商界論壇

作者:王浩驊

摘要:依法行政改革充分展現了我國從計劃經濟至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政府行政方式的改變。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環境的成熟,民主法治建設的推進,我國地方政府行政人員的法律觀念也開始逐漸完善,地方政府幹部依法守法行政的風氣也漸漸形成。然而部分地方政府仍然存在眾多行政不規範的問題,有法不依、以權代法等現象頻繁出現。導致地方政府無法依法行政的原因不僅包括行政體製上的,還包括行政人員觀念與外部因素等問題。地方政府要切實的貫徹實行依法行政改革必須從綜合的角度來入手。文章主要闡述我國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改革的途徑與方式。

關鍵詞: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改革實踐

引言

我國屬於現代的法製國家,對於現代法製國家來說依法行政是必須遵守的原則與準則。我國的社會環境是一個法製環境,社會環境中各行各業的管理都按照法律的規定正常運行,可以看出依法行政管理是保證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可靠保障。我國地方政府肩負著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發展地方經濟文化的重任,地方政府行政部門能否做到依法行政對於我國依法治國方針的實現有著直接的影響。

1.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改革重要性

1.1是規範行政執法行為的要求。地方政府的規章是其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據,其與地方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係,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地方政府實現依法行政改革有助於規範地方政府立法工作,強化地方政府的立法水平。同時,還能夠推動行政執法體製的健全,增加行政執法隊伍的素質,從而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行為。

1.2是強化政府法製機構與執法隊伍的途徑。強化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能夠有效改善地方政府法製結構中落後的工作體製,將地方政府法製機構與人員設置變得更加合理。建立完善合理的工作體製能夠有助於提升地方政府執法隊伍綜合素質。

1.3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要手段。地方政府實現依法行政改革可以進一步推動行政執法的民主化與法製化,可以進一步維護社會群眾的利益。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管理的本質是保證地方政府被人們所給予的權力切切實實是用來為人們服務的。地方政府實現依法行政改革不僅僅是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進行規範,更為重要的是保證人民群眾避免受到不法行政行為的侵害。

2.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改革的途徑

2.1全麵推進政務公開

2.1.1強製規範公開內容。推行實施政務公開可以充分保證群眾對政府在行政過程中的知情權,還可以起到一定的社會歡度作用。公開政務不僅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礎,同時還是實現依法行政的必經之路。強製公開與與人民群眾切實利益息息相關的政務對地方政府實現依法行政有著重要的作用。

2.1.2通暢公開渠道。如涉及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力與義務的規範性文化,要根據政府信息公開要求和程序來向社會公開公布。實行依法行政公開製度,推動地方政府政務空開信息化,使得政府信息公開渠道變得更加多樣化,建立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平台與便民服務平台等等。

2.1.3建立完善的長效機製。建立起完善長效的政務公開機製,秉持著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嚴格製定決策、執行、結果、服務等行政環節的公開。各級地方政府以權力為基礎,向社會公開政府職能、行政主體、職責權限等。尤其注意公開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公共資源、公益事業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信息[1]。

2.2提高地方依法決策質量,健全依法決策機製

2.2.1健全行政決策機製。首先保證絕而成的合法性,其次要遵守相應的法定程序來進行。如製定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政策必須公開向社會征集意見。如涉及重大公共利益項目需要按照規定舉行聽證會。當決策實施後需要定期進行抽樣檢查,開展跟蹤評估,對決策中出現的問題加以補救和完善。當出現重大決策失誤時必須嚴格按照責任製度進行追求。

2.2.2完善責任追求製度。第一需要要充分發揮社會群眾、新聞媒體、審計檢查等部門的監督作用,建立長期有效的約束機製。第二,要明確決策責任主體。不論是地方政府行政領導還是公務基層人員都應該為決策承擔相應的責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