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服務外包風險及對策研究
商界論壇
作者:潘浩
摘要:全球化過程中,離岸服務外包逐漸成為了一種新的國際分工方式,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積極參與其中並從中受益。但是離岸服務外包具有其跨地區和作為服務業的特殊性,使得參與其中的主體受風險影響很大。本文將離岸服務外包的風險類型分為了外部風險、契約風險和經營風險,並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離岸服務外包;風險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離岸服務外包在國際分工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據IDC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離岸服務外包中的IT服務和業務流程服務支出合計約為10187億美元,這在全球經濟形勢較乏力的情況下是非常可觀的。
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離岸服務外包的活動中來並從中獲得巨大經濟利益,但同時,由於離岸服務外包的風險,一部分參與者者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分析和研究離岸服務外包的風險,不僅對發包方有利,而且能促使接包方改善外包條件,降低風險,從而提高承接離岸服務外包的競爭力。因此,對於離岸服務外包風險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二、離岸外包風險
按照風險產生的來源,可將離岸服務外包的風險分為三類:外部風險、契約風險和經營風險。
(一)外部風險。外部風險是指參與離岸服務外包主體之外的風險來源,包括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
1.自然環境。離岸服務外包所依賴的基礎條件是信息通信,尤其是網絡通信。自然環境帶來的風險可以表現為對設施的影響和對人的影響。對設施的影響包括台風、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可以對通信設施造成直接破壞,從而造成電力和通訊的中斷。另一種則是直接對人的影響,特別是大規模的疫情爆發,這將會導致接包地的工人暫停工作,而發包方的管理人員也會因為疫情而無法入境。
2.經濟環境。經濟環境包括一國的經濟狀況、經濟體製、經濟政策以及市場環境。其中,經濟狀況、經濟政策以及市場環境對於服務外包影響重大。經濟政策中,國家對於某產業的支持力度極大地影響著服務外包,一些國家的學者認為,服務外包會造成本國就業機會的喪失,因而國家製定了抵製離岸服務外包的經濟政策。市場環境包括市場競爭、行業規則、規範法規等內容。
3.政治環境。政治環境包括國家政治格局的調整、國家政治體製改革、國際衝突以及國家政策調整。一般而言,發展離岸服務外包的國家和地區政治環境相對穩定,發生政變、戰爭的可能性較小,但是國家的政策法規可能會對離岸服務外包造成巨大影響。例如,一些國家和地區對於互聯網通訊有嚴格的限製,使得跨地區的互聯網自由通訊無法實現,這將極大地影響發包方與接包方的溝通。
(二)契約風險。離岸服務外包是一種跨國的委托與代理關係,而由於信息的不對等,發包方往往存在有限理性,接包方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機會主義,從而使締結的服務外包契約存在著風險。離岸服務外包中一旦發生契約風險,維權過程會非常困難,因此契約風險在離岸服務外包中影響巨大。契約風險貫穿了整個服務外包過程,即締結契約之前的逆向選擇風險,締結契約過程中的不完全風險以及締約之後的道德風險。
1.逆向選擇風險。第一種風險來自於發包方的有限理性,即發包方既不能掌握完整的市場信息,也不能在掌握信息之後做出最優決策。市場信息的不完整,以及離岸服務外包地域巨大的特殊性,都使得發包方難以掌握真實的市場信息,隻能從有限的既有信息中進行篩選。即使在篩選之後,發包方往往也難以根據自身需求和接包方的資料進行評估,從而做出的決策隻能是主觀上滿意而非客觀上最優。
第二種風險來自於外包業務的特殊性。例如一些企業不具有核心技術,或該環節也非企業核心項目,企業便會選擇將這些項目進行外包。由於研發項目具有其特殊性,即產出結果的不確定性,雙方都很難在契約中寫明最後所能得到的結果。一旦產出結果不盡如人意,發包方也很難以此為理由挽回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