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魔術般的有明暗變化的光影效果構成了繪畫中強烈的戲劇性色彩,也形成了重要特色。
3.安格爾嚴整而單純的輪廓邊緣處理
安格爾,是19世紀新古典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土耳其浴女》是安格爾的作品之一,畫中裸體是畫家主要的描繪對象。在對女性的表現上,采用純淨、簡潔、優雅的手法來表現優美的人體,這冷靜優雅精於物體的“形象邊緣”處理,邊線的嚴整和微妙的明暗色調來體現人體,這種表達方式夢幻而又真實、單純而又豐富,卻又有著繪畫必不可少的精神和靈魂。
《瓦平鬆的浴女》來自古典主義的傳統,人體的外輪廓——邊緣處理與背景極其微妙地拉開了空間關係,亮部的“形象邊緣”幾乎看不到,與豐腴的肌膚融為一體。對於邊緣的處理,安格爾不苛求華麗而注重嚴謹,注重視覺的審美享受。
看安格爾的畫通常有這樣的感覺:線條畫得太幹淨了。正是這種線條的幹淨即“形象邊緣”處理的單純與嚴整,讓安格爾的繪畫變得真實而又虛幻,而他“繪畫性”的形象邊緣成為了畫麵“靈魂”必不可少的構成因素。
4.愛德華·蒙克扭曲顫抖的形象邊緣與動蕩不安的靈魂表達
20世紀表現主義的愛德華·蒙克是一位開路先鋒,他的藝術主要表現了來自平凡世俗生活的切身感受。他善於運用線條和色彩等造型語言傳達自己的體驗。《呐喊》是源自象征主義的敏感、孤獨、抑鬱,以及對世界和生命的終極價值的疑惑,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源於那一聲刺破天際的呐喊,而所有的物象幾乎皆與富於情感、扭曲而顫抖的線條有關。在“呐喊”的天空下一切形象、線條都已模糊、扭曲,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著動蕩不安。線條似乎被卷進一個無法預知結果的漩渦,物體的“形象邊緣”已不再明晰,一切都在動蕩和不安中進行著,直線和曲線的對比,增強了畫麵的視角關係和力量,骷髏般的頭顱近乎絕望的呼喊,使整個畫麵通過情感誇張的形式得到最好的宣泄和闡釋,觀眾不難感受到畫家的靈魂在顫抖。
結語
怎樣去理解油畫中的“形象邊緣”處理問題?是發現探索未知,還是深入既得,這是一個油畫的學術問題。油畫的創作,在當下的問題不是如何以形象塑造油畫形象,因為任何油畫形象自古至今都是以油畫材料固有的媒介性來決定形象的創造。在學習與創作中,因為價值標準迷失,世界日新月異,當下人們普遍忽視了技法的哲學意義。
顛覆和消解,更使大多數油畫家忽視或遠離了塑造油畫“形象邊緣”的傳統,忽略了“形象邊緣”是理性視覺下的感性表達這一理念。確立油畫整體形象,“形象邊緣”的處理才是至關重要的。
“形象邊緣”作為油畫家的表現技藝之一,以手、心、眼的有效結合發揮,豐富油畫性“形象邊緣”感情語言所形成的特殊審美價值,充分展現傳統油畫技法在當代中國油畫創作中的價值。時至當代,“形象邊緣”作為油畫家的表現技藝之一,其不同的藝術處理更使藝術個性得以充分表達,進而使繪畫主題更準確更貼切地傳達作者的主體意識和藝術意圖,使藝術語言、樣式與風格走向更廣闊的自由。
就藝術而言,無論要表達怎樣的主題和感受,都離不開精到而嫻熟的技術語言。“技近於道”這個中國古老的思想,放在油畫中來說其實道出的正是技法的境界理念,也是對於油畫最難技藝——“形象邊緣”最具體的一種要求和理想。
參考文獻:
[1]巴克森德爾.意圖的模式[M].曹意強,嚴軍,嚴善錞,譯.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7.
[2]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3]貢布裏希.藝術發展史[M].範景中,譯.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4]李澤厚.美的曆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5]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6]紫都,嶽鑫.世界名畫全集:勃魯蓋爾、提香、巴爾蒂斯[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7]E.潘諾夫斯基.視覺藝術的含義[M].傅誌強,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單位: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