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20世紀最有影響、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相對論創立者,對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猶太人,生於德國。1933年受法西斯迫害遷居美國,1940年加入美國籍。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是一位不倦的社會活動家,致力於世界和平事業,反對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納粹主義。

我要感謝您,羅斯福夫人,使我有機會來表達我在這個最重大政治問題上的信念。

相信由一個國家去擴軍備戰就能達到安全的那種信念,在目前軍事技術的狀態下是一種災難性的幻想。在美國,由於它首先製造出原子彈,這種幻想就特別會滋長起來。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相信這個國家能夠取得永久的和決定性的軍事優勢,有希望威懾任何潛在敵人,並帶來我們和人類熱烈追求的安全的緣故。最近五年來我們所遵循的原則,簡單地說,就是不惜任何代價,用優勢的軍事實力來獲得安全。

在軍事政策中,這種技術上和心理上的傾向已產生了不可避免的後果。同外交政策有關的每一行動都單單由一種考慮來支配,那就是為了能在戰爭爆發時占絕對優勢,我們應當怎樣辦?已有的答案是,除在美國外,我們必須在地球上一切可能的戰略要點建立軍事基地,同時武裝我們可能的同盟者,並加強它們的經濟力量。在美國國內,正在把巨大的財政權集中到軍人手裏;對青年進行軍事訓練;公民的忠誠,特別是文職公務人員的忠誠,受到權力日益增大的警察的嚴密監視。有獨立政治思想的人受到折磨。利用無線電、報紙、學校對公眾進行巧妙的思想灌輸。在軍事秘密的壓力下,消息報道的範圍愈來愈縮小。

美國同蘇聯之間的軍備競賽,原來是作為預防措施而引起的,現在已出現歇斯底裏的成分。雙方都正在嚴格保密下,以狂熱的飛快速度去完成大規模的破壞工具。而現在公眾又被告知,製造氫彈是新的目標,並且大概將會完成。總統已經隆重地宣布,要向這個目標加速發展。如果這種努力成功了,那麼大氣的放射性毒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滅絕,都將被帶進技術上可能的範圍之內。這種發展之所以可怕,在於它顯然是無可避免的。每一步都好像是前麵一步的必然結果。最後,呈現得再清楚不過的,就是一切的毀滅。

難道就沒有一條出路可以走出人們自己製造出來的這個死胡同嗎?我們大家,特別是美國和蘇聯的決策人,必須了解到,盡管我們已打敗了外部的敵人,但是我們還未能從戰爭情緒中解放出來,如果我們所采取的每一步驟都著眼於將來可能發生的衝突,我們就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和平,尤其是因為事情已經非常清楚,這樣的戰爭會毀掉一切。所以,一切政治行動的指導思想應當是,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怎樣才能促成一切國家之間的和平共處。第一個目標必須是消除相互恐懼和不信任。不僅是廢棄大規模的破壞性武器,還要嚴肅地宣告放棄武力政策,這些無疑都是必要的。但是隻有在同時建立起超國家的製裁和執行機構,使它有權去解決同各國安全直接有關的問題,這種宣告才有效。哪怕隻有若幹國家宣稱它們願為實現這種“有限的世界政府”而忠誠合作,也會大大減輕急迫的戰爭危險。

總之,人們的和平共處,首先是靠相互信任,其次才靠像法庭和警察等等組織。這點對於國家和對於個人一樣都是正確的。而信任的基礎是一種忠誠的互讓態度。

國際管製行不行呢?固然,作為一種警備措施,它可能是有用的,但不能把它當作首要的辦法。無論怎樣,比較明智一點,恐怕還是不要去過分估計它的重要性。它教人想起美國禁酒的例子而躊躇起來。

薑濤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