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第二次高考後失敗的馬雲,又開始每天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 20歲那年,馬雲準備參加第三次高考。兩次高考失利的馬雲卻越挫越勇,準備上演一出哀兵必勝的精彩好戲。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馬雲一直在背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馬雲就用這10個公式一個一個套。從考場出來後,馬雲和同學對數學題的答案,然後馬雲就很自信地說:“這次肯定能及格了!”
那一次,他的數學考了89分。據馬雲自己說,他當時是運用了“獨門技法”——把數學題當成文科題做,考試之前把每種題型都背了一遍,才過了數學這一關的。
最終,以馬雲的總成績,離本科線還差5分,被杭州師範學院以專科生錄取。不過,也許是吉人自有天相,當時外語本科專業的學生居然沒招滿,於是馬雲幸運的被調配進外語本科專業。三次高考,兩次遭遇滑鐵盧,還是一如既往。
2.辭職下海創立中國黃頁
“創業者沒有退路,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馬雲
1984年,馬雲如願以償地杭州師範學院的大門。隻論英語,馬雲從此如魚得水。很快當選校學生會主席,隨後當選杭州市學聯主席。1988年畢業,馬雲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學院,教英語,每月89元工資。馬雲很快成為杭州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因此,很多人來請馬雲做翻譯,馬雲做不過來,於1992年成立海博翻譯社,請退休老師做翻譯。海博第一個月全部收入700元,房租2400元。為生存下去,馬雲背著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海博翻譯社開始賣鮮花,賣禮品。馬雲還曾經銷售過一年的醫藥,推銷對象上至大醫院,下至赤腳醫生。1994年海博持平,1995年開始賺錢。海博翻譯社賺錢之後,馬雲就沒再管它。
1994年聖誕節後一周,杭州電子工學院。來自西雅圖的外教比爾在和馬雲聊互聯網。兩個都不懂互聯網,但這並不妨礙,比爾講得很激動;也不妨礙,馬雲聽得很激動。此時的馬雲,已經決定創業。“此前教給學生的東西都是從書本上販賣而來,是在誤人子弟。沒意思。”馬雲在找機會。
1995年初,馬雲受托,作為翻譯來到洛杉磯溝通落實一起高速公路投資,未果。馬雲從洛杉磯飛到西雅圖找比爾。信仰互聯網的比爾領馬雲去西雅圖第一個ISP公司VBN參觀。
兩間很小的辦公室,坐著5個對著屏幕不停敲鍵盤的年輕人。馬雲不敢碰電腦。公司的人說,不要緊,你就用吧。公司的人打開Mosaic瀏覽器,鍵入Lycos.com,對馬雲說:“要查什麼,你就在上麵敲什麼。”馬雲在上麵敲了個beer,搜索出了德國啤酒美國啤酒和日本啤酒,就中國啤酒。馬雲敲Chinese,返回是nodata.馬雲又敲chinahistory,找到一個50字的介紹。
馬雲問:“為什麼有些能搜索到,有些搜索不到?”公司的人告訴他:“要先做個homepage,放到網上去,然後,全世界人都能搜索到了。”
馬雲馬上想到應該給海博翻譯社做個homepage。上午9:30,馬雲守在機器旁,等著海博翻譯社網頁完工。按照馬雲的意思,製作人員在海博翻譯社網頁寫明了報價、電話和信箱。中午12:30,馬雲離開。晚上,馬雲回來收到5封回信。來自日本、美國、德國的客戶來問翻譯價格,最後一封來自海外的華僑,是個留學生,他對馬雲說:“海博翻譯社是互聯網上第一家中國公司。”馬雲感到了互聯網的神奇,他興奮地對VBN公司說:“你在美國負責技術,我到中國找客戶。咱們一起來做中國企業上網。”
1995年3月夜。杭州馬雲家坐著24位朋友,都是馬雲4年來在夜校教書時結識的外貿人士,馬雲想聽聽這些做外貿的人對Internet的商務需求。
馬雲在對他們說:“我要辭職,幹Internet。”馬雲開始宣講Internet。馬雲講了整整兩個小時。馬雲講得糊塗,大家聽得同樣糊塗。
馬雲講完,朋友們問了5個問題,馬雲都沒答上來。23位朋友反對馬雲做Internet:“你開酒吧,開飯店,辦個夜校,都行。就是幹這個不行。”隻有一個人說:“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話,你倒是可以試試看。”
馬雲沒聽他們的,第二天一早,立即向學校辭職,然後,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萬多,湊足2萬元。然後,馬雲給杭州電子工學院計算機教師何一兵打了電話:“你聽說過Internet嗎?我們一起幹Internet。”
1995年4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此時離中國電信通互聯網還有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