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和史玉柱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馬雲與史玉柱小2歲。他們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他們都有著南方人的精明和膽魄,他們都曾屢屢受挫,遭受過失敗的煎熬,同樣在失敗後東山再起。而他們又有著太多的不同:馬雲曾經是調皮搗蛋的壞學生,史玉柱是品學兼優的好苗子,馬雲身上更多的是一念之仁,史玉柱更多的則是商人本能,馬雲在失敗後依然按部就班,專注自己的經商領域,欲將阿裏巴巴打造成一個偉大的電子商務帝國;史玉柱在遭受重創之後,奇跡般地積累翻身的資金迅速完成人生大逆轉,轉而向網絡遊戲領域進軍,總之他什麼賺錢就做什麼。這樣兩個卓絕的商業時代先鋒,在財富的道路上選擇了不同的方向,但不管怎樣的不同,他們必將留下同樣的耀目光彩。
馬雲向左:
1.頑皮搗蛋的學校小霸王
“我這一輩子第一次上電視,就是被人家在電視上拍下我見義勇為,嗬斥小偷的鏡頭。”——馬雲
1964年9月10日,馬雲生在杭州。父母都沒有多少的文化。幼年的馬雲和許多同齡的男孩一樣,在人們的眼中都是那種典型的差生形象:叛逆、倔強、愛打架、逞強、頑皮淘氣、屢教不改。馬雲的父親雖然是典型的江南人,但脾氣卻很火暴,馬雲從小在父親拳腳下長大,卻特別愛交朋友。
馬雲是看著金庸的武俠小說長大的,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的“俠義”情結在少年馬雲的內心深處早已生根、萌芽。受到小說的影響,馬雲也想在生活巾成為這樣一個“俠士”,崇拜行俠仗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故事。於是,馬雲小時候成為了老師、家長和鄰居眼中愛打架的孩子。“我小時候很瘦小,但是很會打架。”這是馬雲對自己童年性格的一種描述。
馬雲自小就生得十分瘦弱,從他現在的樣子也可窺見一斑。但是瘦弱的身形並沒有影響馬雲的“驍勇善戰”。幼時的馬雲是個很敏感,自尊心也很強的孩子,那個年代的人們,依然對家庭小身抱有很大的成見,不幸的是,馬雲的爺爺曾經做過國民黨的保長,所以被劃入“黑五類”,身為“黑五類子女”的馬雲,白小就在父親的棍棒教育和同伴的欺負與輕視中成長起來。
有一天,馬雲的爺爺由於被人欺負,這個從來不和人爭吵的男人終於不能忍受了。結果,警察到家裏來,很多同學也趴在窗戶上看熱鬧。警察當麵大聲嗬斥:“隻許你老老實實,不許你亂說亂動!”在那個動亂的時代,當時這句話是個經典。不幸的是,當時的語文課本裏也有這句話。那節課,馬雲隻好硬著頭皮聽。老師念到那句話時,一個孩子扭過頭,看了馬雲一眼並做了個鬼臉。“嘩”的一下,馬雲的課本就砸過去了。那孩子更猛,把整個書包猛擲過來,馬雲躲閃不及,書包裏的鐵文具盒角剛好撞在額角,頓時血流如注。這樣的場景,在幼小的馬雲身上,發生過很多次。馬雲自幼行俠仗義,為朋友兩肋插刀,這是唯一的一次為家人的尊嚴而戰。
喜歡打抱不平,經常幫別人打架,打了無數次的架,“很少為自己,全是為了朋友,為了義氣”。少年馬雲堅定不移地實踐著他在武俠小說中看到的“俠骨仁心”。到了小學四年級,他在學校又幫人打架,結果受傷被送進醫院,白骨都露出來了,沒有麻藥,隻好直接縫針。雖然很疼,但馬雲當時眼淚都沒掉一滴。男兒有淚不輕彈,馬雲打架從來不哭。贏就是贏,輸就是輸,不罵娘?,更不向家人告狀。據馬雲“不完全統計”,從小學到中學,因為幫朋友打架,替人出氣打架,他身上縫過13針之多。因為打架,馬雲受過多次處分,後來也是因為打架而被迫轉學,進了杭州第八中學。
少年馬雲還有一點點的倔強,打架他從不害怕比他高大的對手,從來不避諱自己的身單力薄。不論“敵人”多麼強大,隻要惹惱了馬雲也是硬碰硬地和對手“單練”。為此,幼年的馬雲沒少吃苦頭。有一次為了一些事情和一個高大的年輕人打架,別人都以為身材矮小的馬雲會不戰而退,可是後來馬雲卻越打越勇,雖然最終也沒打贏對方,可卻在氣勢上讓對方頗感震驚。
因為愛打架,所有的老師、鄰居都對馬雲這個頑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老師和家長說馬雲是個“傻氣”的孩子,總是為了朋友弄得滿身是血,但朋友們卻說這是“俠氣”,說馬雲是最講義氣的人。由於馬雲“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尤其是幫助那些被大個子欺負的同學,他的勇敢也逐漸贏得同學的好感。到了期末評三好學生時,馬雲本以為自己肯定沒問題,結果卻沒人推薦提名。馬雲感到莫大的委屈與失落,心靈也受到了很大的創傷。
從小到大,馬雲在學校裏並不出色,小學到初中是三流的學生,考大學的時候,竟然考了三次才考上。馬雲的數學成績非常不好,這也讓老師對他很失望,老師對他說:“馬雲如果你的數學能考及格,我的名字就倒著寫!”18歲那年,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結果數學隻得了1分。高考落榜後的馬雲,搬運工。
19歲那年,馬雲走進考場第二次參加高考,這一次,他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這回,原本還對這孩子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馬雲不用再考了,“沒一點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