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創業之路(1)(3 / 3)

1995年5月9日,中國黃頁上線,馬雲開始從身邊的朋友做生意。他的生意經是,先向朋友描述Internet怎麼怎麼好,然後,向要他們資料,通過EMS寄到了美國,VBN將homepage做好,打印出來,再快遞寄回杭州。馬雲將網頁的打印稿拿給朋友看,並告訴朋友在Internet能看到。此時,離中國能上Internet還有3個月。

不能實際地看到,朋友懷疑馬雲在編故事。馬雲說:“你可以給法國的朋友打電話,給德國的朋友打電話,或者給美國的朋友打電話,電話費我出,如果他說沒有,那就算了;如果他說有,證明有了,你要付我們一點點錢。”中國黃頁當時的收費標準是,一個homepage3000字外加一張照片,收費2萬元,其中1.2萬給美國公司。

3.連連受挫馬雲欲哭無淚

“每次打擊,隻要你扛過來了,就會變得更加堅強。通常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我總是想明天肯定會倒黴,那麼明天真的打擊來了,我就不會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擊我,還能怎麼樣?來吧,我都能扛得住。”

——馬雲

成立於1995年4月的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的確是中國第一家網絡公司,其中國黃頁也的確是中國第一家商業網站。但是到了1996年初,幾乎一夜間冒出了好幾家堪稱強大的競爭對手:“東方網景”、“亞信”、“西湖網聯”……新生的中國互聯網市場的競爭驟然激烈起來。

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西湖網聯是馬雲的勁敵。馬雲的創業壓力相當大,在1996年的時候,中國黃頁麵臨危機,資金匱乏,資源匱乏,信息匱乏,一度還發不出工資。為了生存,為了長遠發展,馬雲決定中國黃頁與西湖網聯合資。

中國黃頁將資產折合人民幣60萬元,占30%的股份;西湖網聯所屬的南方公司投資140萬人民幣,占70%的股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黃頁與南方公司的合資是一種變相收編,也是一種變相國有化。合資之後,盡管公司業務在推進,但雙方的裂痕則愈來愈深,直致破裂。

1995年和1996年的馬雲,心中一直裝著一個偉大的夢想:把中國黃頁打造成中國雅虎。應該說馬雲當時還是有機會有可能的。第一,中國黃頁畢竟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企業,占有絕對的先機;第二,中國互聯網產業起步雖晚但市場巨大;第三,馬雲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感悟使中國黃頁一啟動就找到了一種成功的盈利模式。但馬雲還是失敗了。繼北上失敗後,合資又失敗了。不久,中國黃頁與南方公司,出現了裂痕。馬雲的戰略目標是打造中國的雅虎,為此製定了一係列品牌培育策略,但南方的目標是賺錢,為此它也有一套急功近利的經營策略。幾個月後,破裂終於不可避免。

馬雲帶人到外地拓展業務,回到杭州一看,公司大變。南方自己又注冊一家自己的全資公司,名字也叫“中國黃頁”。新黃頁利用老黃頁之名開始分割老黃頁的市場。做一個主頁,你收5000元,他就收1000元……剛剛起步的商用互聯網陷入混亂之中。

直到現在馬雲才明白,西湖網聯並無合作誠意。馬雲一手創辦了黃頁,在他眼裏黃頁就是他的親生兒子。兩年多來,馬雲帶領黃頁團隊左突右殺、浴血奮戰,好不容易打出一片天地,到頭來突然發現“兒子”已經改姓,天地已經易主。

悲憤至極、痛苦至極的馬雲,為了保住黃頁,為了迫使對方關掉新黃頁,憤然提出辭職。但馬雲並沒有流淚,也沒有被擊倒。“每次打擊,隻要你扛過來了,就會變得更加堅強。通常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我總是想明天肯定會倒黴,那麼明天真的打擊來了,我就不會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擊我,還能怎麼樣?來吧,我都能扛得住。”馬雲事後如是說。

多年之後,馬雲回憶起這段難忘的經曆時,說:“我是在黃頁賺錢時走的,那年黃頁的營業額是700萬。我馬雲不會在失敗時放棄,隻會在成功時離開。黃頁畢竟是我們的兒子,不管黃頁今後怎樣,我們都不會動它一根手指。”

成功需要積累,這是一條最原始也是最簡單的真理。隻要有勇氣有毅力,人生在零度也能夠沸騰!馬雲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創業的重大挫折,但他從不因失敗而掉淚。創業以來,他承受的各種白眼和閉門羹難以計數。這些事太多太多。每次打擊,隻要你扛過來了,就會變得更加堅強。我又想,通常期望越高,結果失望越大,所以我總是想明天肯定會倒黴,一定會有更倒黴的事情發生,那麼明天真的有打擊來了,我就不會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擊我,又能怎樣?來吧,我都扛得住。抗打擊能力強了,真正的信心也就有了。”

馬雲最欣賞兩句話,一句是丘吉爾先生對遭受重創的英國公眾講的話:“Nevernevernevergiveup!”(永不放棄!)另一句就是:“滿懷信心地上路,遠勝過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