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司馬懿一同帶大軍四十萬來到陳倉城內,看見城內沒有一間房子,於是問當地人是怎麼一回事。當地人告訴他們:諸葛亮退兵的時候,下令燒掉了所有的房屋。
曹真要派兵進攻陳倉口。司馬懿勸阻:“千萬不要出兵。我昨夜觀看天文,這個月內這裏有暴雨。如果深入敵軍重地,能夠一舉打敗敵軍那是最好不過了,但是如果被敵軍抵擋住,人馬受苦,要退回來就很難了。我們隻能先守住陳倉,在城中搭建草房,防備陰雨。”
曹真答應不出兵,堅守陳倉城。
不到半月,天降大雨。大雨一直下個不停,陳倉城內外漲起了大水,軍器全部都濕透了,軍隊不能安心生活,晝夜不得安寧。魏軍內部怨聲載道。大雨一連下了三十天,馬沒有草料,死了很多戰馬,軍心大亂。
曹睿在洛陽很快知道了這件事情。馬上下詔命令曹真、司馬懿收兵回朝。
曹真和司馬懿商量:“現在軍無戰心,都有撤退的心意,怎麼辦?”
司馬懿說:“我們還是撤退吧!”
曹真說:“如果諸葛亮派兵追殺,又該怎樣對付?”
司馬懿說:“我們先埋伏兩支軍隊在後麵掩護,然後再撤退。”
正在議論大事的時候,欽差來傳送聖旨。二人馬上命令前軍在後麵,後軍在前麵,慢慢撤退。
諸葛亮算到大雨馬上就要停,於是命令大軍駐紮到赤坡隨時進攻魏軍。蜀軍各級將領在赤坡開會。諸葛亮說:“我料到魏軍一定會撤退,我們如果派兵追趕,一定會中他們的埋伏,先讓他們走幾天再說。”
這時王平回來報告:“魏軍已經撤走了。”
諸葛亮不準王平追趕魏軍。
各級將領都一起對諸葛亮說:“魏軍被大雨折騰了一個多月,不能再駐紮下去,所以才撤退,正是追趕的大好時機。丞相為什麼不追殺魏軍?”
諸葛亮說:“我已經說過,司馬懿足智多謀,他肯定早有準備,才撤兵而回。我軍如果追趕,肯定中計。讓他們走遠,我再派兵從斜穀出發攻取祁山,魏軍肯定是防不勝防。”
將領們說:“攻占長安有很多條道路,丞相為什麼隻從祁山出發?”
諸葛亮說:“祁山地勢險要,直接可攻取長安,隴西各路兵馬一定要經過此地;祁山前麵臨近渭濱,後靠斜穀,左出右入,可以埋伏重兵,這是兵家必爭之地。我所以先攻占祁山,是得地利。”
將領們都拜服諸葛亮深謀遠略。
諸葛亮命令魏延、張嶷、杜瓊、陳式出兵箕穀;馬岱、王平、張翼、馬忠出兵斜穀,蜀軍聚集在祁山。諸葛亮命令關興、廖化為先鋒,進攻魏軍。
曹真、司馬懿在後麵監督軍隊,命令手下去探察陳倉古道蜀軍情況,回報告知蜀軍沒有追趕。魏軍又撤退幾天,後麵的伏兵都收兵而回,都說蜀軍追趕魏軍。
曹真說:“連綿秋雨,棧道斷絕,蜀軍怎麼能夠知道我軍撤退。”
司馬懿說:“蜀軍馬上就會追來。”
曹真問:“你怎麼知道?”
司馬懿說:“這幾天天氣晴朗,蜀軍不追來的原因是他們一定知道我軍有伏兵埋伏在道路上,故意讓我軍遠去。等我軍全部撤出了祁山,他們卻去攻奪搶占祁山。”曹真不信。
司馬懿問:“你怎麼不相信我說的話?我料到諸葛亮一定從箕穀、斜穀殺出。我和你各守住一個穀口,以十天為期限。如果十天後沒有蜀軍攻來,我會用紅粉塗麵,穿著婦女的衣服,來軍營請罪。”
曹真說:“如果蜀軍會趕來追殺,我願意將天子送給我的玉帶、寶馬送給你。”
於是曹真帶兵守在斜穀口;司馬懿守在箕穀口。
司馬懿手下有一個部將埋怨司馬懿指揮失利。司馬懿為了安定軍心,馬上查出,一刀殺死了這個部將。
陳式、魏延、杜瓊、張嶷共帶兩萬軍隊來攻箕穀。這時參謀鄧芝趕到。陳式等四將問鄧芝有什麼事,鄧芝說:“丞相有令,如果進攻箕穀,一定要提防魏軍埋伏,不要輕敵。”
陳式說:“丞相為什麼那麼愛疑神疑鬼的?我料到魏軍飽受大雨折騰,衣甲軍器全部濕透,一定急著撤退,怎麼會有埋伏?現在我軍大舉追趕,可以大獲全勝,怎麼又讓不要出兵?”
鄧芝說:“丞相神機妙算,一向料事如神,你敢違抗軍令嗎?”
魏延想起當日諸葛亮不聽他的計謀,也跟著說道:“丞相如果早聽了我的計謀,直接從子午穀殺出,到了今天,不要說長安城,就是洛陽城也攻取了!現在又堅決要從祁山出兵,有什麼好處?既然命令出兵進攻,怎樣又下令停止進攻?這不是號令不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