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探險家之稱的哈默,以他那超人的不知疲倦的創業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在變化莫測的商業競爭中贏得了幾十億美元的財富,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90高齡的哈默每天仍工作10多個小時。他曾經說過:“幸運看來隻會降臨到每天工作14小時,每周工作7天的那個人頭上。”這也許就是他致富的“魔法”。他給人們的啟迪是深刻的。
米耶以小示大
在商場上,大智若愚的商家為了最終取勝,也經常使用小恩小惠的戰略。所謂略施小惠,說穿了就是要放長線釣大魚。這是運用人的弱點,以攻其不備的策略。這種軟性戰略的效果,往往勝過正麵攻堅。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好急功近利,為了一時的眼前利益,可以不擇手段。但急功隻能近小利,心急吃不了熱燒餅的。同樣,有經驗的釣魚者也知道,放短線隻能釣到小魚,必須放長線,隻有放長線,耐心地等待才能釣到大魚。在糊塗營銷學看來,經商做生意,也要放長線釣大魚,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從長計議,這是商家的製勝之道。在商場上,使用放長線釣大魚的不僅在中國大有人在,在國外也是如此。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米耶已是美國公民了,他再回法國就等於作客了,他把根紮在了美洲這片更使人激動的大陸。
從1950年起,米耶在力口拉爾的公寓已經成了法國政界要員的一個社會場所。許多財經官員常常在他家歡聚,有的甚至在他家過夜。紐約最有名的金融家列文兄弟也是他家的常客,此時在財經界,米耶已是華爾街所熟知的人物。
蘭博特公司的主持蘭博特也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有一天,他去拜訪米耶,說在德州有一個80萬英畝的牧場,正在等著出賣。要知道,德州最大的牧場——王家牧場——也不過是90萬英畝。這個叫做馬達多的牧場如能收購過來,肯定具有巨大的價值。德州的石油等礦藏十分豐富,如果投資探采石油,一定會發大財。於是米耶一口應承下來。他馬上邀請了兩家公司共同購買。這兩家公司是,列文兄弟和羅蘭公司。
1950年12月,收購談判開始。當時的馬達多公司股票在倫敦股票市場上的市價是7元,米耶則以23.7元的價格全部收購。這個牧場後來又分為16個小牧場,收購於1951年8月成交。
直到1959年的聖誕節,米耶才以1800萬元的價格出售了這塊牧場,共賺了1500萬元。這筆交易十分奇怪,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才賺到這麼一筆錢,對於金融投資家來說,是不能叫人感到滿足的。許多人認為,用這樣漫長的時間,才賺到這麼一點錢,是發不了大財的。
實際上,在這筆交易中,米耶有著自己的打算。他做慣了風險大、速戰速決的生意,現在他也需要留一手。在大起大落的生活中,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以做長遠的打算。
無論怎麼幹,米耶所渴望的僅僅是金錢而已。
依比斯達的一生是光彩耀眼的。他是華爾街上一位成功的律師。1923年他和兩個朋友共同開辦了一家財務投資公司。5年以後,他幫助道奇公司和克萊斯勒公司進行合並。那時,他隻不過30歲多一點。1938年他創辦了化學投資基金會,成為美國投資基金的先驅。從1928年到1946年,他參加過許多國際經濟組織。在事業上,依比斯達有著巨大的成就,直到60歲以後,他還在不停地工作著。
依比斯達渴望的實際上也隻是金錢,大筆的金錢對於他的理智和感情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刺激。一句話,他在對待金錢上和米耶有著一樣的偏愛。他比米耶大11歲,但是他倆誌趣一致,性格相似,他們很快成了親密的朋友。在收購和合並的行動中,他們倆進行著最有效的合作。
依比斯達有個叫戴維斯的朋友,是美國橡膠公司的首腦。有一天,他打電話給依比斯達,說他準備出售手中50%的亞達高加斯資料公司的股票。這家公司出產的產品是用作提煉石油和采油井的材料,在美國那個行業中居主導地位,依比斯達於是和米耶共同以450萬元購入,其中依比斯達的225萬元是向萬國寶通銀行借貸的。那時是1952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