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石油巨人”,跨世紀、跨世界的石油大亨——亞蒙·哈默,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世界著名企業家,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該公司在西方世界最大的工業公司中居第二十位,列美國大石油公司的第八位,年銷售額127.5億美元(1985年統計)。這位業績卓著的實業家、經濟強人曾是“列寧的摯友”,號稱“無所不成的紅色資本家”,有著“開墾處女地”的精神,敢於“到‘月球’上去探險”的“經營奇才”。
1898年哈默出生於美國紐約一條雜亂狹窄的街區。他的父親朱利葉斯·哈默是一位醫生。父親曲折奮爭的經曆給年輕的哈默以深刻的影響,以致左右了哈默的一生。當他還在中學讀書時就開始了賺錢的嚐試。一次他從哥哥那裏借了185美元買了一輛雙座敞篷舊車,185美元對一個窮學生來說不是小數目,能否如期償還沒有把握。他利用聖誕節來臨之際用買來的車為商人送糖果,半個月下來不但還清了哥哥的錢,自己的腰包也鼓了起來,小試牛刀的哈默堅定了自己的誌向。一年以後哈默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在學期間他父親經營的製藥廠瀕臨倒閉,父親要求他經營藥廠但不能荒廢學業。哈默從此開始了實業家的生涯,他請了一位同學幫助他完成學業,條件是他為這位同學提供免費食宿。他主管藥廠後改革了經營方式和推銷方法,讓幾百名“傳教士”傳銷產品,取消了原來以郵寄銷售為經營手段的方法,這種當麵銷售的方法獲得了成功,藥品的生意越做越興隆。
獨到的先見之明使他在商海的角逐中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製藥界普遍認為,政府和軍方取消醫藥合同後,藥品市場將會出現萎縮,在他的對手大量減員削減藥品產量的時候,哈默則采取了相反的措施,他準確地預見到戰爭結束後藥品管製將解除,公眾購藥量將會大大增加。後來的情況證實了哈默的精明,藥廠營銷額增加,工人由十幾人增加到1000多人,藥廠改為公司。23歲的哈默不但獲得了醫學院的金質紀念章,同時也成為哥倫比亞醫學院首屈一指的百萬富翁。
“隻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險”。這是哈默的座右銘和生意經。人無我有,人棄我取,使他在激烈競爭的商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1921年,哈默受父親委派到莫斯科去收取藥款,並和前蘇聯人做生意。這在當時被認為是“發瘋的舉動”,是去月球上冒險。當時蘇聯處在內戰時期,外國的武裝幹涉、經濟封鎖、長期的戰亂和災荒,使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麵臨著十分艱難的局麵。糧食奇缺,傷寒、霍亂流行,餓殍遍地,饑餓使廣大人民疲弱不堪。哈默以大無畏的探險精神毅然踏上了蘇聯的土地。他考察了烏拉爾的大饑荒後,發現那裏的工業區各種礦產品、毛皮、寶石等資源極為豐富,而此時美國正值糧食豐收,生產過剩使糧價一跌再跌,農場主寧可把糧食燒掉扔進大海,也不願以極低的價格出售。如果讓雙方交換豈不是一舉多得嗎!“我可以辦這件事,誰有權來簽合同?”列寧對哈默此舉極為讚賞,很快發表指示:“很好,我將指示外貿部門確認這筆貿易。”列寧親切會見了哈默,並送給他一張用英文題詞的照片,“給阿曼德·哈默同誌。弗·伊·烏裏揚諾夫1921年11月10日。”哈默熱淚盈眶,深為列寧真摯偉大的人格所感動,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為蘇聯運來了100萬蒲式耳小麥,並從蘇聯運往美國裘皮和市場上多年不見的魚子醬。糧食緩解了蘇聯的饑荒,哈默在蘇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列寧給了他特許權,他是持有蘇聯人民銀行第一個存折、在蘇聯第一個承租企業的美國人。而美國政府12年後才承認蘇聯政權。他擔任了蘇聯對美國貿易的代理商。他說服了美國汽車大王福特,成為在蘇聯經銷福特產品的唯一代理人。以後哈默溝通了30多家美國公司成為對蘇聯貿易的總代理。哈默因此獲得了驚人的效益,他在蘇聯銀行的存款相當可觀。哈默是永不滿足的,他不會放過每一次發財的機會,一次偶然的機會,哈默發現莫斯科商店單調昂貴的德國鉛筆,其價格是美國鉛筆的十多倍,一支鉛筆在美國隻需二三美分,在蘇聯竟賣到20多美分。他申請了生產許可證後,用重金從紐倫堡請來技術專家,加強生產的管理。1926年鉛筆產量高達l億支,物美價廉的新產品不僅滿足了蘇聯國內的需要,而且遠銷十幾個國家,僅此一項哈默賺了幾百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