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初,哈默離開蘇聯,回到了離別10年的紐約,以其雄厚的資本開始了新的奮鬥。他在對市場環境分析後做出決策:在紐約碼頭建立酒桶加工廠。他認為新總統羅斯福上台後禁酒令將被廢除,隨著酒的產量增加,酒桶的需求量將會驟增。當他的酒桶生產線建成,酒桶大量上市之際,正值禁酒令廢除,酒桶成為搶手貨,很快被銷售一空,哈默著實大賺了一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由於糧食緊張,酒廠不準用穀物釀酒。哈默認準行情,威士忌將成為缺門貨!他以每股90美元的價格買了5500股釀酒廠的股票,兩個月後每股漲到150美元,作為股東之一的哈默把威士忌改成瓶裝,用上自己的商標。很快在市場上銷售出一半,剩下的2000多桶酒,哈默在一位化學工程師的幫助下,摻進80%的土豆酒精,廉價的土豆酒精大大地降低了成本,而味道沒有多大變化,摻了土豆酒精的威士忌仍然受到酒客們的歡迎,2000桶變成1萬桶並很快售出。哈默可謂點石成金。
這些小故事和哈默所做的石油生意相比可謂小巫見大巫。1956年已經58歲的哈默開始了最能賺錢,競爭也最激烈的石油生意。初涉石油市場的哈默麵對的是種種風險和嚴峻的考驗。當時幾家大的石油公司各霸一方,強手如林的石油市場已沒有他的立足之地。1960年投資了千萬元勘探資金卻沒有取得任何結果,在進退兩難的關鍵時刻,哈默再次顯示了超凡脫俗的實業家的魄力。他冒著極大風險接受了一位年輕地質學家的建議:在舊金山以東德土石油公司放棄了的地區,投入大筆資金進行開發,曆盡艱險後,終於鑽出了價值約2億美元的加利福尼亞的第二個大天然油田,幾個月後又鑽出了儲量豐富的天然油田。哈默石油巨人的生涯開始了,他領導的西方石油公司開始躋身大石油公司行列。
1960年在利此亞出借租地的談判中,競爭十分激烈。多家石油公司並不把西方公司放在眼裏,在招標大戰中哈默出奇製勝,戰勝了實力大大超過自己的強勁對手,出人意料地獲得了兩塊租地。初戰告捷而並不一帆風順,在投入了近千萬美元後,卻一滴石油也未打出來,哈默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他沒有退卻,他支持地質學家采用先進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探測,憑著勇於探險的精神和科學求實的態度,終於打出了高產油井,其中一口井年產7.3萬桶,是利比亞產油最高的一口井。一口口高產油井使哈默的財源滾滾而來,西方公司在諸強鼎立的石油大戰中確立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