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經商致富篇(5)(3 / 3)

隨著時代的前進,人們的審美觀點和消費心理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巨大變化。進入80年代之後,人們對牛仔褲的興趣逐漸減退,而把消費眼光轉向了價格昂貴的流行時裝和運動服。在這個關係到公司的前途命運的緊要關頭,公司的決策人並沒有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一下市場行情和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做出具有變革性和吸引力的創新舉措,依舊大批量地生產著樣式、品種單一的牛仔褲。與此相反,運動服和流行時裝卻在樣式和花色上不斷地適應著穿著者的口味而推陳出新,款式新穎別致,經營方式也靈活多變。同時,這些生產運動服和時裝的公司有世界知名的服裝設計師的加盟,影響力非凡,利維終於敵不過它們的競爭和排擠,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苦努力占據的市場一點一點地被對手割去,公司利潤自1980年以來一直呈下降的頹勢。麵對這種困境,利維公司不得不撕破臉皮,決定裁員2400名,打破了曆來的終身雇傭製,同時關閉大量的分廠,甚至拋棄了自己賴以發家致富的利維的老牌子,開始改營時裝和運動服裝,但絕佳的機會已經被他們白白地錯過了。

不管是別人的經驗還是自己的經驗,也不管它曾經引起多麼巨大的轟動和效益,那隻是過去的事實。時代在變,事物和人們的思維也都在改變,過去的成功經驗不一定適應現在,別人的東西也不能完全成為你的東西。以變應變,機動靈活,這樣才能賺大錢。如果死守自己的祖業,不求突變,遲早是會被商潮湮沒的。

沃爾瑪積小成大

做生意自然要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實現最大化的目標則是要從最小化的具體行動開始。這也是一個永恒的法則。

沃爾瑪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連鎖集團。在2000年《財富》500強排名中,沃爾瑪以1668億美元的營業額名列第二,沃爾瑪創下了一個商業奇跡。

世界各地的沃爾瑪連鎖店都有巨大的經營麵積和便宜的價格。同樣一件商品,沃爾瑪的售價至少會比其他店便宜5%,最讓人滿意的是每一個售貨員的微笑,都是那樣親切自然。

沃爾瑪的一個經營宗旨便是“天天平價”。老板沃爾瑪常常告誡員工:“我們珍視每1美元的價值,我們的存在是為顧客提供價值,這意味著除了提供優質服務外,我們還必須為他們省錢。每當我們為顧客節約了1美元時,那就使自己在競爭中占先了一步。”

為了不愚蠢地浪費1美元,沃爾瑪率先垂範。他從不講排場,外出巡視時總是駕駛著最老式的客貨兩用車,需要在外麵住旅館時,他總是與其他經理人員住的一樣,從不要求住豪華套間。

為了贏得這1美元的價值,沃爾瑪實行了全球采購戰略,“低價買入,大量進貨,廉價賣出”。沃爾瑪采購總監每到一地,都要察看各家商店,認真比較價格,選擇合適商品。

柯特的財富積累

信心、目標、專心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多年以前,紐約州最富的猶太商人是柯特·卡爾森,他是靠白手起家而成功的。大蕭條時期,他主要推銷貼水印花。大蕭條過後,他建立了年銷售額超過40億美元的全球性的大型聯合公司。

柯特既不需要股東,也不需要合夥人。他對自己充滿信心,認為他的判斷比別人都更為準確,他不想讓他們來打攪他的工作。卡特總統執政期間,美國遭遇了一段嚴重的經濟衰退期。在這個時候,柯特說了一番讓所有美國商人感到震驚的話。他說:“無論是今年和明年或者更長的時間,社會經濟狀況如何,對我的公司不會產生任何影響。無論有什麼情況發生,隻要進入到1989年,我公司的銷售額一定能從原來的10億多美元增加到40億美元。”

最終,柯特提前12個月就實現了自己的諾言,1987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40億美元,90年代初他公司的銷售額猛增到90億美元。他還說過:

“人的整個一生都在賽馬,很大程度上是和他自己競爭,因為他前麵沒有競爭對手。”

哈默先吃虧後賺錢

真正的商場高手,絕不會疏忽這樣一個信條,即先予後取。

一個醫學院的畢業生一躍成為資本無數的經濟大亨,哈默的一生如一部驚險神奇的傳記小說。他的機智、勤奮、創新、富於冒險的奇特的經營之道令世人讚歎和敬慕。而最重要的一條經驗是:不求近利,著眼未來。他同前蘇聯的貿易就能說明這一點。這說明真正有本事的大資本家都是敢於吃虧的人,吃了小虧,他們才發了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