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回想起這些往事,再看看眼前的這艘“白雲”號貨船,不禁要問: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奇怪的沒有人駕駛的漂船呢?

有的認為,這些沒有人駕駛的漂船在航行當中,肯定是碰到了龍卷風或者海嘯。船員們在這些災難麵前嚇得不知所措,隻能離開船隻,坐著救生艇逃走了。可是,龍卷風和海嘯實在是太凶猛,把救生艇打翻了,船員們全都被掀進了波濤洶湧的大海裏,最後沒有了性命。

看起來,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有的人也反對這種說法。他們覺得,在廣闊的海洋裏邊,不管是龍卷風,還是海嘯,都沒有那麼大的破壞力。有的時候,甚至感覺不到海麵上正在刮著龍卷風或者什麼海嘯。所以,這些船上的船員們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害怕,更不用說有什麼驚慌失措,下船逃命了。再說,海麵上產生龍卷風,要有一定的條件。那些沒有人駕駛的漂泊船所處的海麵上不太可能產生龍卷風。

有的懷疑,這些沒有人駕駛的漂船也許是遇到了次聲波。次聲波是由於風暴和強風作用,在波浪表麵上發生波峰部的被斷裂的一種現象。次聲波是一種人們的耳朵聽不到的聲波。可是,次聲波的頻率低於20赫茲,在傳播的過程中能量衰減得很小,所以傳播得比較遠。科學家們認為,強大的次聲波會使人們驚慌失措,特別難受。船員們如果碰到次聲波,也許忍受不了這種折磨,最後就跳船逃命去了。

不過,人們的種種說法隻是一種猜想,一直到現在也沒有發現由於次聲波造成沒有人駕駛的漂船的確切例證。

還有的人說,這些沒有人駕駛的漂船是不是碰到海洋怪獸了呢?海洋怪獸把船上的人們嚇得慌慌張張地逃走了。隻是這種說法沒有什麼科學依據,所以不太能說服人。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才造成了沒有人駕駛的漂船呢?一直到如今也沒有找到正確答案,也就成了一個難解之謎。

神秘的肇事者

在遼闊的大西洋上,兩艘裝有當時最先進導航儀器的優質海輪相向駛近。彼此早在十幾英裏以外便通過雷達裝置看到了對方。可是,一路小心避讓的結果,卻偏偏撞個正著。

事情發生在1956年7月25日,時為星期三。兩艘不幸相撞的船,一艘叫“陀裏亞”號,屬於意大利航業公司所有。另一艘是瑞典瑞美公司的“斯德哥爾摩”號。前者於1951年6月在熱那亞下水,裝備看當時最先進的全套儀器與裝置,“無論天氣如何惡劣,都可以平穩航行”。後者的設備在那時也是第一流的,而且它還有著一個特別堅硬的船頭,以便可以在北極圈的海區內破冰前進。

兩艘船的船員也是無可挑剔的,可謂個個精兵強將,既有豐富的航海經驗,又極富責任心與紀律性。至於兩船的船長,更是毋庸置疑。“陀裏亞”號的船長卡拉美,時年58歲,擁有40年航海的輝煌紀錄,戰時曾任海軍司令,自1953年1月起即擔任該船船長。他忠於職守但對部下卻很親近,管理嚴格卻作風民主。而該船自首航以來連這次已是第5次航行了,5年間從未發生過任何大小事故。“斯德哥爾摩”號的船長拿騰遜,時年63歲,僅替該船所屬的瑞美公司服務即達40年。在他那斯堪的納維亞人的長型臉上,顯露出的是飽經風霜和與海浪搏鬥的堅韌及老練。他那嚴謹的神色,則表示出他慣守紀律,一絲不苟。

星期三那天下午1時許,“陀裏亞”號與“斯德哥爾摩”號在大西洋上相向航行。前者自意大利熱那亞出發,朝紐約行駛,距紐約已不到一晝夜的航程了,其時位置在南塔角東264公裏處。後者則自紐約出海,目的地是丹麥哥本哈根,其時位置在南塔角西352公裏處。這也就是說,兩船距離當晚12時相撞時,其直線距離為616公裏,每船平均還需走308公裏的航程。在南塔島南64公裏處有一條燈塔船,它是紐約港設在大西洋近海岸的一個浮動界標:西行的船隻可以由它導向紐約港,東行的船隻則在它的指引下穿行大西洋。

在大西洋的這一帶,每年夏天的氣候變幻無常,但對大半輩子都在與大海打交道的卡拉美船長(“陀裏亞”號)與拿騰遜船長(“斯德哥爾摩”號)來說,則是司空見慣的事。因此,這天下午3時光景,當海上突生濃霧,“陀裏亞”號進入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水域時,卡拉美仍舊鎮定自若,但是卻非常謹慎小心。每當碰到有霧或大風大浪的壞天氣,他都要親自出現在船橋上指揮。這天他也不例外。

卡拉美命令把航速由原來的每小時43公裏降至每小時39公裏,同時要求“陀裏亞”號上的專用霧角每隔一段時間就鳴叫一次。船長還命令要特別注意雷達屏幕上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