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美國佛羅裏達州的有關部門突然收到一封來自澳大利亞的來信。打開一看,裏麵有一封信和一張沒有填上數字的銀行支票,支票上的簽名正是失蹤的道格拉斯。支票上的附言寫道:“任何人發現這張字條,請將此支票連同我的遺囑寄給美國佛羅裏達州邁阿密海灘我的妻子雅麗達·道格拉斯。由於引擎出故障,我被吹向了遠海。”信上說,支票和附言是在澳大利亞悉尼市北部的阿伏加海灘上一個封緊的果醬瓶子裏發現的。
美國的佛羅裏達海岸距離澳大利亞的悉尼,大約有48萬公裏。小小的果醬瓶,橫渡遼闊的大西洋漂到非洲,再橫渡印度洋進入太平洋,最後來到遙遠的澳大利亞海濱。
不過,洋流郵遞隻是人們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的一種碰運氣的舉動,實際上是常常靠不住的。1498年,哥倫布為了解脫航行中的困境,曾在一張羊皮紙上給西班牙國王寫了一份報告,裝在一個椰子殼裏投入大海,希望海流迅速把它帶到西班牙去。可是,海流卻把它漂到了大西洋比斯開灣的一個荒灘上,直到1856年才被人們發現,整整延誤了358年!
今天,海洋裏還漂著許多載有各種信息的瓶子,不過大多是為了研究海流而由科學工作者投放的。
洋流的形成因素經過研究,人們發現,洋流既可以是一支淺而狹窄的水流,僅僅沿著海洋表麵流動,也可以是一股深而廣闊的洪流,數百萬噸海水一齊向前奔流。
影響洋流形成的因素很多,通常認為,主要是風“玩”的把戲,其次是海水密度不同的作用,而地球的自轉、大陸輪廓和島嶼的分布、海底的起伏、季節的變化和江河入海的水量等等,也對洋流的形成與分布產生不小的影響。
你想想,如果風總是朝著一個方向吹,那麼會怎樣呢?盛行風在海洋表麵吹過時,風對海麵的摩擦力,以及風對波浪迎風麵施加的風壓,迫使海水順著風的方向在浩瀚的海洋裏作長距離的遠征,這樣形成的洋流稱為風海流。風海流也叫漂流,是洋流係統中規模最大、流程最遠的洋流。同時,受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表麵海水的流動方向則與風向發生偏離,北半球表麵洋流的流向偏往風向的右方,而南半球則偏向左方,即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表麵海水的流動,由摩擦力帶動了下層海水也發生流動;由於自上而下的層層牽引,深層海水也可以流動。隻是流速受摩擦力的影響越來越小。到達某一深度時,流速隻有表麵流速的43%左右。這個深度就是風海流向深層水域影響的下限,稱為風海流的摩擦深度,大洋中一般在200~300米深處。例如,表麵洋流的流速若是50厘米/秒,這個深度上的流速僅為2厘米/秒。
海洋表麵風力越強,風速越大,表麵風海流的流速就越大,它所能影響的深度也越大。
由於海水密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勻而產生的海水流動,稱為密度流。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洋流,如灣流、黑潮、赤道流等,都是與海洋水密度分布有關的洋流。而大西洋與地中海之間,地中海與黑海之間,分別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和土耳其海峽的水體交換,更是因鹽度差異而形成密度流的典型例子。
海水具有連續性和不可壓縮性,一個海區的海水流出,相鄰海區的海水就要來補充,這樣形成的洋流稱為補償流。補償流既有水平方向的,也有垂直方向的。例如,在離岸風的長期吹送下,表層海水離開海岸,相鄰海區的海水就會流到這個海區,形成水平方向上的補償流;同時,下層海水也上升到海麵,來補償離岸流去的海水,形成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流。上升流在大陸的西海岸比較明顯,秘魯和智利海岸、加利福尼亞海岸、非洲的西南和西北海岸都有分布。洋流在表層流動遇到海岸或島嶼時,不僅在水平方向上發生分流,而且在垂直方向上產生下降流和底層流。補償流常常配合風海流和密度流,形成大洋表層巨大的環流。
根據洋流的溫度,可以分為性質不同的暖流和寒流。洋流的水溫比流經海區水溫高的稱為暖流,水溫比流經海區水溫低的稱為寒流。暖流大多發源於低緯海區,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一般水溫較高,鹽度較大,含氧量較低,浮遊生物的數量較少,海水透明度較大,水色大多發藍。寒流大多發源於高緯海區,從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一般水溫較低,鹽度較小,含氧量較高,浮遊生物數量較多,海水透明度較小,水色多呈暗綠色。通常在北半球由南向北流的是暖流,從北向南流的是寒流,南半球則正好相反。
此外,根據海洋的垂直分布狀況,還可以分為表層洋流和深層洋流;根據洋流流向流速的變化大小,還可以分為穩定流和非穩定流。一般我們常說的洋流,大多是指穩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