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對蘇聯未能參與一場德國與美國的談判而極為憤怒,他非常擔心德國人跟美國人進行秘密交易,交易的內容無外乎是德國單獨向美英盟軍投降,美國讓德國重新武裝起來,對付蘇聯。
鑒於美國人從骨子裏敵視蘇聯,斯大林認為美國與德國合作共同對付蘇聯的可能性極大,他立即做出激烈反應。
斯大林多次致電羅斯福,自他與羅斯福打交道以來,這次用了最為不客氣的口吻批評美國政府暗地裏瞞著蘇聯,跟納粹德國幹可恥的勾當,美國必然跟德國在西線達成某種默契,讓希特勒把全部的軍隊都調到東線去打擊蘇軍。
羅斯福總統對斯大林的指責很為不滿,因為杜勒斯與沃爾夫的談判的確隻涉及意大利北部德軍的投降事宜,再無其他,他多次致電斯大林解釋這件事,但是斯大林置若罔聞,蘇聯統帥緊緊抓住美國人不允許蘇聯人派出代表參加阿斯科納會議這一點兒,指責美國政府欺騙蘇聯。
毫無疑問,在美國與蘇聯因為外交問題而吵吵嚷嚷的時候,美英盟軍貿然進入易北河以東去攻擊柏林,極有可能引來蘇軍的無差別火力襲擊(蘇軍完全可以說他們攻擊的是德軍部隊),並引發更大的外交衝突。這樣的衝突雖然不會使美蘇的同盟關係破裂,但斯大林必然不肯在打敗德國之後,發兵攻擊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到那時,美軍將不得不獨自去跟誓死不退的日軍戰鬥。
羅斯福總統當然不願意讓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獨扛日本,他希望蘇聯幫助美國打擊日本,所以他不願意再激怒斯大林,至少在歐洲戰場上美國要照顧蘇聯人的情緒。
這個外交事件多少對艾森豪威爾的決策有點兒影響,艾森豪威爾在認真思考,蘇聯是否會因為盟軍越過雅爾塔協定中劃定的易北河軍事分界線而攻擊美軍,這又是否會引起新的外交爭端,對太平洋戰場造成影響。這個時候,他認為讓盟軍的部隊留在易北河上是最佳選擇。
除了這個外交上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軍事上的原因使艾森豪威爾放棄進攻柏林。
1945年3月11日,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的情報部門向艾森豪威爾提交一份報告,報告顯示,納粹正在醞釀一個新的持久戰計劃,德國人會在德國南部和奧地利交界處的阿爾卑斯山深處修建“民族堡壘”,希特勒本人將會親自到貝希特斯加登的巢穴裏指揮防守。
對於這些“民族堡壘”的威力,盟國情報部門是這樣評價的:在這裏,迄今為止領導德國的那些力量,將能依靠天險和最有效的秘密武器,繼續存在下去,準備東山再起。堡壘裏沒有轟炸的工廠用於生產軍火,糧食和設備將貯存在巨大的地下岩洞裏,經過特別選拔的年輕人接受遊擊戰的訓練,這個地下軍隊因此得到裝備和指導,以便從占領軍手裏解放德國。
這個情報無疑令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的將官們大傷腦筋,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比德爾·史密斯將軍非常擔心,“在阿爾卑斯山中進行曠日持久的戰爭”,會使美國人的生命遭受巨大損失,而且使戰爭無限期拖延下去。
艾森豪威爾同樣擔心,戰爭拖延下去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局麵,他決定改變盟軍的既定戰略,將進攻的重心由德國北部和柏林方麵,轉移到德國南部和奧地利交界地區。
1945年3月28日,艾森豪威爾在未與英國方麵商議的情況下,發布這樣一道命令:美國第9集團軍從英國第21集團軍群中分離出來,重新劃歸布萊德利指揮;蒙哥馬利將率領第21集團軍群向德國北部波羅的海沿岸的呂貝克推進,切斷德國與丹麥的聯係;布萊德利指揮美國第12集團軍群的第1、第9集團軍沿著卡塞爾—萊比錫—德累斯頓軸線推進,與蘇軍在易北河會師,把攻克柏林的任務讓給蘇軍;巴頓的第3集團軍將突入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和奧地利西部,截斷納粹的南逃之路。
為了讓蘇軍了解盟軍的計劃,以便讓蘇軍配合盟軍的行動,避免在行動時發生誤傷事件,艾森豪威爾將盟軍下一步的行動計劃,通過一封電報告知斯大林。
斯大林接到這份電報,非常高興,他當即回複艾森豪威爾說,蘇聯願意配合盟軍在德國南部打擊德軍,粉碎德國的“民族堡壘”。
英國人在事後才知道,艾森豪威爾居然沒跟他們打招呼就直接跟斯大林通報盟軍改變戰略重心的事,他們出離憤怒了。
大英帝國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指責艾森豪威爾,說他無權直接同斯大林聯係,而且將柏林讓給蘇聯去占領純屬信口開河,明顯違背了1944年9月定下的盟軍總目標。
英國的參謀長們在布魯克的支持下,聯名向美國陸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歇爾致電,大肆批評艾森豪威爾越權,並且攻擊盟軍總司令的新戰略。丘吉爾也直接與羅斯福取得聯係,英國首相反複向美國總統闡述柏林的重要性,他希望美國總統向艾森豪威爾施壓,改變盟軍放棄柏林的戰略。
當時,羅斯福總統疾病纏身,不能料理政務,他委托美國總參謀長馬歇爾來處理此事。馬歇爾一接到羅斯福的命令,就發電報詢問艾森豪威爾為何改變戰略計劃,艾森豪威爾將他的全部考慮都寫在電報裏回複給馬歇爾。
馬歇爾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明白後,毅然決定支持艾森豪威爾的觀點。英國人見美國高層已經決意放棄柏林,也就不方便再說什麼,他們隻好認可艾森豪威爾的新戰略。
柏林將由蘇軍來最終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