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目標柏林 第一節 爭奪柏林(2 / 3)

直到1945年初,蘇聯才在哈薩克斯坦發現鈾礦,但數量不敷使用。蘇聯的原子彈製造計劃能否順利進行,取決於蘇聯能否控製住鈾含量豐富的德國下薩克森州和捷克斯洛伐克,這就意味著蘇軍必須搶在美英盟軍之前,占領下薩克森和捷克斯洛伐克。

至於柏林,雖然並不蘊藏著鈾礦,但是柏林西郊的達萊姆,有一個名叫凱薩·威廉物理研究學院的德國原子能研究機構,這是在那裏工作過的蘇聯原子能物理學家告訴貝利亞的。這個研究機構被德國人稱之為“菌室”,它設立在一個深埋於地下的地堡中,德國人給這個研究機構起這麼個不衛生的名字,是為了不讓外界人員對它產生任何興趣。

貝利亞告知斯大林,如果蘇軍能夠攻占柏林,那麼德國原子能研究機構裏的科學家、原材料和設備就能供蘇聯使用,蘇聯可以在原子彈研製工作上更快地追趕上美英的步伐,因為畢竟德國人的研究進度絲毫不亞於美英方麵。

斯大林對貝利亞的話深以為然,他更加堅定了奪取柏林的決心,隻是蘇軍能否搶在美英之前攻取柏林,此時並不取決於蘇聯的意誌,而是取決於美英方麵是否會遵守雅爾塔協定,將他們進攻終止線設定在易北河。

早在1944年9月15日,盟軍最高統帥部在製定對德戰略時,就將柏林劃定在攻擊範圍之內,那時候蘇軍還徘徊在維斯瓦河附近,與柏林相距甚遠。

1945年2月,盟軍在發動萊茵河戰役時,哪怕蘇軍距離柏林的直線距離僅僅隻有60公裏,艾森豪威爾也仍然把柏林當作盟軍的戰略目標,他將攻克柏林的任務交給蒙哥馬利來完成。

1945年3月24日,蒙哥馬利渡過萊茵河以後,命令他麾下的,除了美國第9集團軍之外的第21集團軍群外,其他部隊對德國北部發動進攻,掩護攻擊魯爾區盟軍的北翼。

隸屬於蒙哥馬利麾下的美國第9集團軍,以及隸屬於布萊德利麾下的美國第1集團軍,在包圍魯爾區之後,也奔著易北河殺將過去。

無論是美軍將領還是英軍將領,都以為下一個攻擊目標必然是柏林,他們期待這一時刻的到來已經很久了。美軍將領渴望攻占柏林,目的僅僅是獲得終結德國法西斯的軍事榮譽,而英國人想獲得柏林的動機則要複雜得多。除了軍事上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政治原因。

英國人不想把擊敗納粹德國的殊榮讓給蘇聯,這可以說是麵子問題。除了戰爭榮譽問題之外,更重要的問題是戰後的政治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布爾什維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對抗問題。如果讓蘇聯占領過多的歐洲領土,就會造成這樣一種印象,這場大戰主要是依靠蘇聯人打勝的,美、英隻不過居於次要地位。這種情況下,在未來決定歐洲命運的會議上,斯大林就會難以被製衡。

在巴爾幹半島的絕大部分國家落入蘇聯之手的情況下,英國打算扶持波蘭流亡政府繼續執政,使英國在東歐得到一個盟友。英國打算充分利用波蘭來製衡蘇聯,但斯大林堅決扶持波蘭共產黨組建的盧布林政府,英、蘇兩國為了波蘭的政治前途問題大吵特吵,幾乎引發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最終在解決分歧的雅爾塔會議中,英國敗下陣來,盧布林政府成為波蘭合法政府。

盧布林政府完全聽命於蘇聯,波蘭已經成為蘇聯的衛星國,在二戰結束後,極有可能成為蘇聯向西歐擴張的基地。

在雅爾塔會議上失敗以後,丘吉爾不斷地搞小動作,打算借著波蘭將要建立聯合政府的機會,讓波蘭流亡政府的成員以個人身份加入盧布林政府,找機會顛覆盧布林政府。

斯大林通過情報部門了解到了英國人的小伎倆,他知道英國人渴望得到波蘭,但他也絕對不會放棄波蘭,因為他不希望波蘭在戰後第3次成為外國反蘇勢力攻擊蘇聯的跳板。蘇聯統帥絲毫也不擔心英國人與反蘇的波蘭流亡政府成員,會搞出什麼顛覆盧布林政府的事情來,因為波蘭處於蘇軍控製之下,英國人即便想幫助波蘭流亡政府奪回政權,也要掂量一下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去招惹蘇聯。

英國人當然不敢單獨去招惹蘇聯人,因為英國根本就不是蘇聯的對手,而美國人當時對歐洲事務沒有多大的興趣,不可能幫著英國人去跟蘇聯對抗。丘吉爾在確定波蘭已經落入斯大林之手以後,希望占領奧得河以西的德國領土,將工業化的德國捏在西方盟國的手裏,作為以後抵擋蘇聯的前哨陣地,到時候最理想的同盟是,英法德反蘇同盟,美國到時候會返回美洲,繼續它的孤立主義政策。

按照蒙哥馬利的預計,美英盟軍要想完成這個任務其實並不難,因為德軍在西線幾乎不抵抗,或者抵抗非常輕微,美英盟軍的突進更像是假日旅行,如果運氣好,連捷克斯洛伐克都可以由美英盟軍來接收。

直到1945年3月28日之前,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在號令三軍時,仍然將柏林當作攻擊的目標,直到一係列突發事件的出現,才使他改變主意。

首先是發生在瑞士阿斯科納的一場談判,給美蘇之間帶來一場巨大的外交爭端,造成這場外交事故的,是美國派駐瑞士的戰略物資局負責人艾倫·杜勒斯,他的談判對象,是德國黨衛軍全國副指揮卡爾·沃爾夫,談判內容是駐守在意大利北部的德軍向盟軍投降事宜。

美國人一開始就把談判的內容全部告知斯大林,蘇聯統帥希望派人參加這次談判,但是遭到美國人的拒絕,原因是沃爾夫揚言,如果有蘇聯人出現在談判會場,談判將會立刻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