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固城防,漢克在1945年1月底用宣傳車命令所有的婦女和兒童離開布雷斯勞,他這麼做的目的,一來是不讓這些在戰爭中容易受到驚嚇的人影響守軍的士氣;二來是為了減少城裏的糧食消耗,讓守軍的支撐的時間更長一些;三來是為了使剩下來的男人們減少牽掛,把全部心思用在防守上。
漢克的做法,從表麵上看,是采取了一種讓婦女和兒童遠離戰爭傷害的積極行動,其實卻是一種變相的謀殺。這些被趕出城市的德國人在這樣寒冷的天氣情況下,缺乏糧食和交通工具,他們所希望到達的,相對安全的尼斯河以西的德國本土,還遠在幾百公裏之外。他們不得不依靠兩條腿或者少量的馬車長途跋涉,很多人沒有直接死於戰火,卻死於嚴寒和饑餓。
這座城市的第1任要塞司令是馮·阿爾芬,第2任司令是尼霍夫。當蘇軍圍困布雷斯勞時,在這座城市作戰的德國第17和第269步兵師,奉命突圍,與中央集團軍群主力會合,隻有德國第609步兵師和一支由小部隊和特遣隊組成的混合部隊,還在留守要塞。
在這支守城部隊中,第609步兵師是在布雷斯勞被圍前的幾個星期,才組建起來的,這是一支成分較為複雜且缺乏經驗的部隊,在該師師部的所有軍官中,除了師長,隻有1個曾經在師一級的參謀部門供職過。該師的作戰部隊包括3個團,這3個團由各式各樣的零散部隊拚湊而成,比如,有的士兵是269步兵師的,有的是陸軍和黨衛軍的掉隊士兵,還有警察和軍校的師生。
除去這支還算正規的作戰部隊之外,德國訓練部門還專門組建了1個黨衛軍應急團,1個德國空軍地勤團,以及3個由混雜的部隊組成的陸軍團。
布雷斯勞的守城部隊沒有坦克可以使用,隻有32個炮兵連,裝備著德國、蘇聯、波蘭、南斯拉夫和意大利製造的火炮,這些火炮造型各異,口徑各不相同,炮彈也不充裕。
上述城防部隊將會得到38個人民衝鋒隊營的支援。所有守城部隊的軍火都由德國空軍通過空運的方式解決,城裏的糧食儲備相對較為充足,不需要從德國本土空運。
漢克為了激勵德軍的士氣,采取了極為嚴厲的措施,他宣布所有為了保住性命而有投降企圖的人,都將被判處死刑且立即執行,這些懦夫的家人也會受到牽連。德國人在死亡的威脅下(主要來自漢克,一小部分來自蘇軍),不得不打起精神,賣力地構築工事,修建防線,準備迎接蘇軍的進攻。
蘇軍集結重兵對布雷斯勞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突擊,令人稱奇的是,城裏的德軍居然一次又一次抵擋住蘇軍的攻擊。一直到戰爭結束,蘇軍都始終被德軍擋在城外。布雷斯勞要塞裏的德軍,在德國的其餘部隊全部投降以後才放下武器,向蘇軍投降。
支撐守軍堅持下去的動力是希特勒、戈培爾和漢克給他們的希望,德國的宣傳機構故意給守城部隊傳播虛假的消息。士兵和剩下的居民堅信,德國元首沒有放棄他們,援兵一定會到來。守城士兵希望在援兵到來時,布雷斯勞還是掌握在德軍的手裏。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激勵下,德軍士兵才成功頂住蘇軍的一次次進攻,拖住蘇軍7個師。
在戰鬥之餘,布雷斯勞要塞中的德軍都在猜測,希特勒會用怎樣的方式來拯救他們,有的人說德國元首會使用一種威力巨大的炸彈,那種炸彈一顆就可以毀滅一個城市,有的人說元首會與西方和談,將所有的部隊都調到東線來解救他們,還有的人說,西方盟國一定會與蘇聯決裂,美軍會派出強大的部隊,把他們從布爾什維克的手裏給拯救出來。
各式各樣的謠言有很多,但守城的德軍終究沒有等來任何援救,他們等來的隻是希特勒自殺身亡的消息,他們在希望全部破滅的情況下,隻好於1945年5月6日向圍城的蘇軍投降。
布雷斯勞作為一座被紅軍包圍的“孤島”要塞,一直堅持到戰爭行將結束才投降,真可謂是一個奇跡。而另外一座城市同樣被蘇軍圍攻的“孤島”城市波森,堅持的時間就沒有布雷斯勞這樣長,它在經曆一場慘烈的城市巷戰後被蘇軍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