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蘇軍的後方大清理 第二節 西裏西亞戰役和波森攻防戰(1 / 3)

1945年2月初,東線德軍的分布如下:

在拉脫維亞的庫爾蘭半島,駐守著德軍的庫爾蘭集團軍,這支部隊被蘇聯第2波羅的海方麵軍團團困住,自身難保;

在東普魯士,駐守著德軍的北方集團軍群,這支部隊被蘇軍第1和第3波羅的海方麵軍圍困著;

在西裏西亞,駐守著中央集團軍群,該集團軍群還守衛著上西裏西亞工業區,這支部隊隔著奧得河跟蘇聯第1烏克蘭方麵軍對峙著;

在匈牙利北部,駐守著南方集團軍群,該集團團軍群的對手是蘇聯第2和第3烏克蘭方麵軍;

在南斯拉夫西北部,駐守著E集團軍群,該集團軍群當麵的敵軍是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和南斯拉夫第3集團軍。

蘇軍將要肅清的德軍集團是東普魯士、波美拉尼亞和西裏西亞的德軍,庫爾蘭地區的德軍對戰局沒有什麼影響,蘇軍不想理會,在匈牙利北部,蘇軍會發動一場牽製性的進攻,防止德軍將駐守在該地區的部隊調到北方去防守柏林。

在上述肅清殘餘德軍的戰鬥中,蘇軍最先發動的,是對上西裏西亞地區的進攻。1945年2月的第2個星期,科涅夫不顧他的部隊缺乏增援和給養,也不管他疲勞至極的士兵們是否還能應付一次較大規模的突擊戰,他再次開始進攻。

科涅夫的意圖是,攻占奧得河與尼斯河之間的上西裏西亞地區,一直逼近到德國勃蘭登堡州東麵的尼斯河一線。若他的部隊完成這一任務,他的第1烏克蘭方麵軍就可以跟朱可夫的第1白俄羅斯方麵軍協同合作,共同準備向柏林、勃蘭登堡州和薩克森州發動最後攻勢,他也許可以得到占領法西斯巢穴柏林的軍事榮譽。

2月8日,科涅夫用4個步兵集團軍和2個坦克集團軍,向隸屬於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第4裝甲集團軍發動進攻,突破了布雷斯勞以北位於奧得河南岸的施泰瑙橋頭堡。2月12日,科涅夫的部隊在150公裏的正麵上突入縱深65公裏,逼近尼斯河並且包圍了格沃古夫要塞內大約18000名德軍。

2月14日,紮多夫的第5近衛集團軍,從布雷斯勞以南的布熱克橋頭堡向西北方向突擊,這支部隊與來自施泰瑙橋頭堡的第6集團軍合兵一處,包圍了布雷斯勞。

3月3日,柏林與上西裏西亞的鐵路線已經被切斷。為了重新打通這條鐵路線並援救格沃古夫的守軍,格雷澤爾的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發動了反突擊。但此時的德軍其實並不具備反擊的能力,這次反突擊的部隊都是臨時拚湊起來的,部隊的組成成員都是一些互不相識的指揮官、參謀人員,把被打散的人員和分隊合在一起劃分出來的分隊和團,以及一些緊急訓練出來的人民衝鋒隊。

格雷澤爾搜羅的散兵遊勇雖然都是打過仗的老兵,很有戰鬥力,但這些老兵以前分屬不同部隊,彼此之間根本就不熟悉,短時間內甚至連名字都不一定記得住,要他們在戰鬥中密切配合非常困難。

至於人民衝鋒隊這種民間抵抗組織,它的成員盡管有一腔保家衛國的熱情,但他們的戰鬥力與正規軍相比實在是差得太遠,他們在進攻蘇軍的時候總是喜歡逞匹夫之勇,猛打猛衝,不講配合,戰果很小,犧牲很大,他們對這次反攻所起的作用並不大,而更要命的是,德軍的坦克和車輛缺乏燃料,又沒有通信聯絡,這樣一盤散沙的進攻對蘇軍毫無威脅。

蘇軍強大的坦克部隊在航空兵的炮兵協助下,輕鬆擊退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的進攻。

截至3月15日,科涅夫的右翼部隊已經打到尼斯河沿岸,接著,他打算讓他的左翼部隊出擊,以便攻占奧得河至捷克斯洛伐克之間的上西裏西亞地區。德軍在這一地區的駐守部隊隻是些殘兵敗將,武器彈藥匱乏,士氣低落,蘇軍的坦克部隊所到之處,德軍的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

1945年3月31日,除了西裏西亞首府布雷斯勞之外,上西裏西亞全境被蘇軍攻占,科涅夫的部隊肅清了朱可夫麾下第1白俄羅斯方麵軍的南翼。

科涅夫所部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接下來他的任務是攻克布雷斯勞這顆“大釘子”。這個工作顯然很有點兒難度,因為布雷斯勞已經被德軍構築成一個大堡壘。

布雷斯勞的地方行政長官漢克,是一名狂熱的納粹黨黨徒,他奉希特勒為神明,他認為西裏西亞的首府一定不能丟失,所以他打算將布雷斯勞打造成一座堅固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