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12周年紀念日,蘇軍給他送來一份“大禮”。在距離柏林僅僅60公裏的奧得河西岸,蘇軍成功在屈斯特林北部奪取一個橋頭堡,它將是蘇軍進攻柏林的一個跳板。
1月31日,在屈斯特林的南部,古薩科夫斯基率領蘇聯第44近衛坦克旅,也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渡過奧得河來到西岸。這支部隊與屈斯特林北部的蘇軍會合,將奧登河西岸的橋頭堡擴大了一些,然後,蘇軍士兵們就利用手中的工兵鏟開始瘋狂地進行土工作業,他們的目的是修築一條可靠的防線來抵擋德軍的強大反撲。
2月1日,預料中的德軍反撲降臨屈斯特林橋頭堡,德軍戰機一大早就飛臨蘇軍陣地上空,對新修築的戰壕和反坦克炮位狂轟濫炸。這時,蘇軍的防空師還沒有到位,飛機由於隔得太遠無法參戰,陣地上的蘇軍隻好就地取材,把反坦克炮當作高射炮來使用,結果可想而知。
2月2日,屈斯特林登陸場的蘇軍試圖奪占一個小山頭,那是一個戰略要地,任何人隻要站在那個小山頭上朝東邊看過去,蘇軍陣地的美景就能盡收眼底,在它的西麵就是德軍重點布防的澤勞弗高地。德軍派出援兵多次打退蘇軍的進攻,小高地仍然還掌握在德軍的手裏。
同一天,德軍派出第506重型擲彈營,從屈斯特林橋頭堡的北麵攻擊蘇軍,在接下來的3天3夜裏,這支部隊一共發射1.4萬枚炮彈。庫阿馬魯克裝甲團也派出一個營參加戰鬥,這支部隊剛剛在2月4日配備了新的坦克,它的任務是從屈斯特林橋頭堡的南麵攻擊蘇軍,它遭到蘇軍反坦克炮的痛擊,損失慘重。由於大量的預備隊被調往匈牙利方向,就連這個小小的蘇軍橋頭堡,德軍也無法將之奪取。
這個時候,希特勒的老巢柏林已經是門戶大開,按道理講,他應該把所有可以調動的部隊,都調到柏林的東麵來防守蘇軍才對,但是他卻認定,蘇軍在至少兩個月內的時間裏無法攻擊柏林,他反而把德軍所剩不多的機動部隊全部調至匈牙利。
希特勒想要在匈牙利開展一次較大規模的進攻,他這麼做的目的是想把蘇軍趕到多瑙河右岸去,保住匈牙利的油田。
不得不說,德國元首的預料還是非常準確的,最先抵達奧得河的朱可夫所部第1白俄羅斯方麵軍,真的沒有餘力來攻擊柏林。
本來朱可夫的確是想在1945年2月就一鼓作氣打進柏林,但是有很多因素讓朱可夫不得不放棄這個想法。當然,限製朱可夫繼續進攻柏林的主要因素,並不是德軍的頑強抵抗,德軍的抵抗雖然較為英勇,但是蘇軍在兵力和兵器上優勢過大,德軍已經無能為力。
真正限製朱可夫攻擊柏林因素的是,紅軍的後勤和後援有些接濟不上,另外,更重要的是,朱可夫所部的側翼和後路都存在著一定的危險。
首先是後援問題。
由於蘇軍打仗一向都是大場麵,衝鋒起來,人山人海,所以兵員的傷亡率比較高,再加上蘇軍進展神速,官兵們普遍缺乏休息,病倒的人非常多,有些師的作戰兵員已經減少到5000人左右,有的部隊甚至下降到4000人,兵力需要得到補充。
其次是後勤物資問題。
當蘇軍在距離其本土不遠的戰線上作戰時,後勤物資可以通過鐵路及時地輸送到前線。而當蘇軍進入波蘭作戰時,後勤的問題開始凸顯出來。蘇軍的後勤物資需要從遙遠的蘇聯本土運來,而運輸過程異常緩慢。
給蘇軍的後勤運輸造成困擾的是糟糕的交通線!首先,波蘭的鐵路和蘇聯的鐵路軌道規格不同,蘇聯的火車不能直接開進波蘭,必須修築新的鐵路;其次,德軍在撤退時,將所有的鐵路都炸毀,蘇軍無法在短時間內利用波蘭地區的鐵路。
另外,按照蘇軍打仗一貫的作風,不積攢足夠的兵力、彈藥和其他物資,是不會打大規模戰役的,而柏林之戰毫無疑問將會是一場極為艱難的戰役,蘇軍當然要積攢足夠的物資才會開戰。
在蘇軍不能使用鐵路運送物資的時候,美國人援助的大量汽車正好派上大用場。在蘇聯至德國東部的公路上,蘇軍的運輸車輛一眼望不到頭,這些車輛將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朝著奧得河前線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