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萊茵河戰役 第三節 奪橋行動(2 / 3)

在美軍坦克發起攻勢的同時,霍金斯率領他的別動隊偷偷摸摸地向大橋東端爬去。美軍工兵一邊匍匐前進,一邊檢查橋墩、支架和每個連接點,當他們發現德軍的爆炸裝置時,立即將其拆除掉。

夜半時分,當別動隊逐漸靠近大橋中段時,忽然一聲巨響,東岸大橋那邊火光衝天,把夜空照得通亮。霍金斯心想,德國人準是把大橋給炸掉了,可是天太黑,他又看不清楚東岸的情況,他命令3名工兵前去探路,看看大橋是不是真的已經被炸毀。

3名工兵借著夜色的掩護匍匐前進,發現大橋絲毫也沒有受到損壞,然後他們趕緊細致地檢查,將德國人安放在大橋關鍵部位的炸彈引線拆除。當這3名工兵順著大橋爬回西岸後,德國工兵也匍匐著爬到大橋上,重新將炸藥引線接上。

第2天天剛亮,美軍順利肅清大橋西岸的殘敵,他們打算一鼓作氣衝到東岸去。東岸的德軍守橋指揮官見西岸已經淪入美軍之手,保衛大橋再無意義,他就爽快地啟動引爆裝置,將大橋的東半段完全炸毀。

河西那些整裝待發的美軍看到這一景象,統統傻眼了,辛普森的奪橋計劃又告失敗。這座橋被毀之後,森普森的部隊作戰區域內的8座萊茵河大橋已經全部被炸毀,他已不可能奪得任何橋梁。

在萊茵河下遊作戰的英國第21集團軍沒能奪得一座橋梁,在萊茵河中遊作戰的美國第1集團軍,同樣沒能搶到一座合適的大橋,當霍奇斯的部隊攻占德國第4大城市科隆時,德軍毫不猶豫地把霍亨索倫大橋炸成了碎片。

霍奇斯見自己的部隊不能成為第一支跨越萊茵河的盟軍部隊,幹脆命令所有部隊南下,與巴頓的部隊會合,將駐守在萊茵河西岸的德國第15集團軍殘部合圍並殲滅。

3月6日,美國第1集團軍第3軍衝破德國第15集團軍的防線,朝著德軍退往東岸的據點雷馬根大橋推進。

在美國第3軍中,擔任先鋒任務的是美國第9裝甲師,該師猛衝猛打,一路南下,德軍望風而遁,毫無還手之力。

德國第15集團軍司令紮根見勢不妙,急忙下令自己的部隊退往東岸。德軍接到命令後,急忙收拾好物資,朝著雷馬根大橋撤退。

3月6日下午,16點左右,美國第9裝甲師開進到距離雷馬根大橋18公裏的梅肯海姆市。該裝甲師師長倫納德準將知道雷馬根附近有一座大橋,不過他並未想過去奪取這座橋梁,他不打這座大橋的主意,是因為盟軍參謀部門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要奪取這座大橋。

在為“萊茵河戰役”製定作戰計劃時,盟軍參謀人員製定過各種各樣突襲萊茵河,搶奪大橋的計劃,但雷馬根大橋卻始終被排除在需要奪取的橋梁名單之外。

盟軍參謀人員不重視雷馬根大橋,是因為它沒有什麼軍事價值,這座大橋附近的地理環境非常不適宜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從西麵通向雷馬根大橋的所有公路,路麵都很差,在冰雪消融的3月,這些公路簡直就像爛泥潭,不僅輪式車輛不易通過,就連坦克也步履維艱。

而橋的東頭,迎麵就有一堵高達180米的玄武岩峭壁。過了峭壁,在大約18公裏的地段上,群山聳立,林木繁茂,隻有一些路況不好的公路蜿蜒其間。在這樣的地形條件下,隻要德軍下決心抵抗,盟軍裝甲部隊絕對無法前進,沒有裝甲部隊,想要突破德軍的防線,難度好比登天。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倫納德才絲毫也沒有產生奪取雷馬根大橋的興趣。而除了這座大橋沒有軍事價值這個原因之外,另外一個讓倫納德沒有產生奪橋念頭的原因是,他估計德軍早就把那座橋炸成粉末了。

3月7日清晨,美國第9裝甲師已經開進到距離雷馬根大橋不遠的地方,這時,美國人並不知道雷馬根大橋是否已被炸毀。

上午10點30分,一架美軍輕型偵察機飛臨雷馬根。飛機上的偵察員從天上往下一看,驚奇地發現一座完整無缺的大橋還屹立在萊茵河上,且德國人正在通過該座橋梁朝著東岸撤退。

霍奇斯接到消息後,大喜過望,他電令倫納德去把雷馬根大橋搶下來,倫納德立刻下令距離雷馬根最近的B團去完成奪橋的任務。

B團指揮官霍格準將立即派出兩支快速行動部隊去執行奪橋任務,這兩支部隊中,一支是恩格曼中校率領的兩個營,任務是徑直開往雷馬根,奪取市區,另外一支是普林斯指揮的裝甲步兵營,任務是從雷馬根背麵發動進攻,伺機占領雷馬根橋。

兩支美軍突擊隊分頭行動,恩格曼的部隊徑直朝著雷馬根市區挺進,普林斯的部隊則直奔東南。普林斯的部隊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他們行進到距離萊茵河西岸還有幾公裏的地方時,突然轉向,朝南挺進。他們渡過阿爾河,奇襲辛其格城,守衛該城的德軍被打得措手不及,300多人做了美軍的俘虜。美軍進城後,當地的一個居民告訴他們,據說雷馬根大橋預定在當天16點炸毀。

普林斯接到這一消息,不敢怠慢,他一麵派人給霍格準將送信,一麵用無線電尋找恩格曼的部隊,以便將這一消息告知對方。